结构化森林经营理论与技术创新——结出中国果

结出中国果

——结构化森林经营理论与技术创新纪实之三

本报记者 韩士德

理论似乎是干巴生涩的,但理论应用于实践,获得效益却是生动鲜活的。

结构化森林经营理论与技术从1999年开始萌芽、小面积实践,到2007年正式提出,2011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历时15载。惠刚盈研究团队在东北的阔叶红松林、西北的松栎混交林和西南的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以及华北的人工林中开展了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不断探索总结,谨慎求证。15年间,在各试验基地共建立89块的长期定位监测样地,试验示范林面积5360亩,推广总面积659000亩。15年的经营实践和研究表明:结构化森林经营既能准确地描述林分的状态,确定森林经营方向,又能够指导经营者制定有针对性的经营措施,在实际生产中操作简单,合理可行,能明显改善林分健康状况,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质量和生产力,促进森林多种效益发挥。在我国森林可持续发展中结出了实实在在的果实。

东北:阔叶红松展新姿

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东大坡经营区是最早开展结构化森林经营试验的林区。该林区位于吉林省蛟河市前进乡境内,植被类型属于温带针阔混交林。本区的主要森林类型有红松针阔混交林、云冷杉林和硬阔叶林等天然林。

研究团队在不同类型阔叶红松林中设立了6块1公顷大的固定监测样地,包括经营样地和对照样地,并针对不同类型阔叶红松林中普遍存在的林木健康水平低、树种组成不合理、顶极树种优势度低、更新不良等问题开展了结构化森林经营设计,建立了经营示范区1000余亩。经营后的林分顶极树种红松、沙松的优势度明显上升,主要伴生树种水曲柳,珍贵树种黄菠萝的优势度也有所提高,森林的健康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林分空间结构和树种组成更加合理,森林的质量和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经测算,应用“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进行经营的林分与对照林分相比,森林每公顷年生长量增加了1立方米以上,年生长率提高了30%以上,经营后林分为异龄、复层、多树种混交。此外,在经营过程中还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对改善林区群众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从2007年开始,该技术已作为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天然林经营的主要技术全面推广,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8000余亩。

西北:松栎混交竞风流

从2007年开始,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在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所辖林区内开展试验研究与推广。小陇山林区位于秦岭西段,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天然林区,在维护地区生态平衡、提高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林区海拔2200 米以下主要分布有以锐齿栎和辽东栎为主的松栎混交林。由于自然灾害和不合理利用,小陇山林区的松栎混交林退化成了多代萌生的次生林,林分密度相对较大,空间结构不合理,龄组结构不合理,幼、中龄林面积比例高,单位面积产量低。

研究团队针对以上问题,在小陇山林区百花林场、李子园林场、龙门林场、党川林场、太碌林场、林科所沙坝实验基地等多个林场的不同森林类型中建立了固定监测样地79块;在百花林场墁坪营林区小阳沟作业区,阴崖营林区大干子沟作业区和沙坝实验基地响水崖营实验区建立固定监测样地,建立了总面积为3560亩的结构化森林经营示范区。试验5年后的监测结果表明,应用“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经营后的林分健康状况明显改善,林分中顶级树种的优势度得到明显提高,主要伴生树种的竞争优势有所改善,林分的空间结构和树种组成更加合理,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持和提高,森林质量和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与对照相比,经营林分每公顷年生长量增加了1.4立方米以上,年生长率提高了58%。目前,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在甘肃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展开了大面积的应用推广,累计推广面积已达到了65万亩,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和社会效益。

作为全面展示结构化森林技术的示范区,大干子沟试验示范区吸引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林学家沈国舫教授,国际著名林学家、国际林联森林经理学部原主席、德国哥廷根大学Klaus von Gadow教授,以及国家林业局相关领导和相关研究单位等50多个参观团500余人次参观。结构化森林经营先进的经营理念,易于操作技术和显著的效益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的反响。

西南:常绿阔叶出奇迹

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在我国贵州省黎平县的常绿阔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中也开展了试验示范。

研究团队在常绿阔叶混交林中,针对林分树种组成不合理、林木健康水平低及林分径级结构分布不理想等问题,进行了经营设计和作业;针阔混交林中,针对林木分布格局为团状分布、顶极树种或乡土树种优势度不明显,垂直结构简单及由于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林木健康水平低等问题开展了经营设计和作业,并建立了500余亩的经营示范区。经营效果评价表明,经营后林分的健康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林木的分布格局、树种组成和直径结构得到了有效地调整,加速了林分的自然稀疏过程。林分的质量和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经营过程中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改善了林区群众的生活水平,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和林业部门的肯定。

华北:综合效益显优势

2013年,课题组在北京九龙山华北林业实验中心开展了侧柏人工林结构化森林经营的试验,开始了该方法在人工林经营中的应用尝试。

侧柏是北京地区的乡土树种,是北京山区低山和平原地区人工林主要的常绿树造林树种,反映了北京的气候特点和森林特征。侧柏林人工林试验区位于华北林业实验中心院内,该林分为上世纪65—70年代开始营造,期间进行过补植,2003年因病虫害,进行过抚育间伐。伐前郁闭度为0.8,伐后为0.7,株数采伐强度为4.9%,蓄积采伐强度4.98%。此外再无其他经营历史。对侧柏人工林经营迫切性进行分析表明,侧柏人工林的经营迫切性指数值为0.7,绝大多数因子都不符合取值标准,林分远离健康稳定森林的特征,必须进行经营。经营方向为降低林分密度,采伐不健康林木,调整林木分布格局,提高林分树种多样性,促进林分更新,诱导林分向异龄混交复层林发展。

采用基于林分状态特征的经营效果评价方法对经营后的试验样地评价结果表明,应用“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经营后的林分的健康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林木的分布格局、树种组成和直径结构得到了有效调整,加速了林分的自然稀疏过程,林分的质量和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经营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目前,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在华北林业实验中心所辖林区内已建立示范区面积300余亩,推广面积达1000余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