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看待小麦育种材料的交流和利用

我们“协会”已经成立一年多了,“协会”第二次的材料交流与酝酿也正在进行中。经过了第一次的材料交流和集中观摩等事项后,我对材料的交流和利用有了如下的看法,只当是雏视吧。

第一是材料交流是小麦育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搜集与交流形式,目的都是弥补我们手头上育种资源或是材料的不足,以便丰富我们育种材料的“库存”资源以及寻找个别目标材料的欠缺。

第二,正是由于这一项内容是我们小麦育种中的组成部分,我们就不能对这项活动寄予的期望值太高,当寄予的期望值太高时,往往会导致我们的伤心与失望。道理很简单,小麦育种是一项长期的事业,事业本身有偶然的发现甚至是得到,但几率或机会不多,真正的机会还是要靠我们在长期的育种实践中去创造,侥幸裹挟着失望啊。

第三,不要轻易拒绝我们自认为是不行的材料,包括那些不是本生态区、或是曾经被有些人否定过的材料。小麦育种的实践性很强,他人的实践不代表你的实践、他人当时所用的材料也已经不同于你今天所用的材料,所以,此一时彼一时,我们自己亲自去实践一番会比什么都管用。

第四、对较新搜集来材料的观察掌握需要有一个过程,特别是那些具备有一定丰产性表现和没有要命毛病的材料。材料一般分成两类,一类是没有经过区域试验的育种“中间材料”和我们查不到相关资料或背景的外来材料;另一类是通过审定的品种材料,包括异地、不同生态区的品种材料。对于这些有审定背景的品种材料,我们要争取结合其(区域试验的总结报告)品种介绍观察,甚至要将抗病性,品质,籽粒性状,甚至是田间长相等信息熟记于心,目的是有针对性的利用,尽量减少“盲配”。

第五、不要把大量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新引进或是稀奇古怪的材料上。新的材料可能是有一定的未知性,而这个未知性就会产生较强的吸引力,这都是正常现象,但这与我们的育种效果关系并不大。小麦育种特别忌讳的就是把注意力大都集中在一些稀奇古怪的、大穗大粒的,以及被一些什么高级的人物说的神乎其神的材料上。这些材料不是不可以用,但要少用,更不要把育成品种的希望放在这些材料上。

第六、我们的亲本圃中,对照应该是多个,而不是一个。亲本圃中的对照要选择多个本地区的推广品种,特别是那些在生产上持续利用时间较长的品种。将这些品种间隔的种植、重复的种植,这可能是我们能够配制好组合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