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规模种植破解抛荒难题

发展种粮大户,鼓励垦复性耕种
制约耕地抛荒的责任田主,激励垦复性种粮者
规模种植和田园化建设将成为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动力


资料图
近年来,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山区丘陵地区耕地抛荒情况日益严峻。本文作者深入基层,与大量农民、种粮大户和乡村干部交流,就耕地抛荒的原因和解决办法进行探讨,并欣喜地看到了农村发展变革的良机。
耕地缘何被抛荒
因种粮辛苦且比较效益低,部分地区农民弃田外出时有发生,种粮大户发展滞后,外出人员承包地无人转包导致抛荒。通过调查发现,笔者所在地区一对青壮年农民夫妇种5亩责任田,一年收益也不过3000元,相比外出打工、经商收入很低,不少农户全家外出或外迁。同时,“传统农民”逐渐老去,新一代农民不肯种粮或不会种田。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种植正在加速消减,而为时代所呼唤的种粮大户又发展不理想或不平衡,待转包耕地无人转包耕作,自然成为抛荒地。
耕地质量差,机械作业困难,无人愿耕作而抛荒。深脚泥田机械作业容易受陷;田坑高,田块小且不规范,导致机械无效运行时间长,作业成本高;没有机耕道的田块,农业机械无法到达,这种耕地也很难流转,导致抛荒。
耕地灌溉困难导致抛荒。由于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或淤塞严重,已失去效用。很多耕地不能进行灌溉,而要从远处提水灌溉又花费大,得不偿失,被迫放弃耕作而抛荒。
发展种粮大户,鼓励垦复性耕种
发展种粮大户。种粮大户通过土地流转,规模作业,可减少单位耕作成本,形成规模效益。但目前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种粮大户的发展。一是农业投资吸引力不强。现在20亩以上的规模种植,每亩纯利润为500元~800元(不含转包费和政府奖励),且产量和成本都受天气影响很大,难保稳定收益。这种较低的投资回报无法吸引更多的人。二是耕地流转困难,责任田是每家每户的,且一户多处,只要一户不同意流转,成片大面积种植就不能实现,造成了机械化作业和田间管理困难,效益大打折扣。扶持种粮大户,除精神和物质奖励外,最好的办法是对粮食种植实行普奖制。应对种一季稻者也给予适当奖励,乡镇干部还应以蹲点帮扶的形式,帮助种粮大户解决耕地流转、资金筹措等困难。
制约耕地抛荒的责任田主,激励垦复性种粮者。地方政府应出台政策或以乡规民约的形式,规定对荒芜一定年限的土地,集体有权将这些荒芜的耕地流转到种粮大户手中进行垦复性耕种,5~10年内由垦复者无偿耕种,并进行补贴。这样就能激励农民或种粮大户对抛荒耕地进行垦荒种植,有效遏制耕地抛荒,增加种粮面积。
规模种植和田园化建设将成新动力
机械化规模种植迎来大发展机遇,应善加激励和引导,使之成为提高农业生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小规模种植的加速消减,大量待转包耕地的存在,无疑为种粮大户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规模种植的发展,可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大幅提高农业生产力,使种植业摆脱长期低效益的困扰,推动农业经济的良性发展。同时,还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对农村经济和新农村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机械化规模种植和“空心村”现象,为农村田园化建设创造了良机,农业机械化大生产迎来曙光。田园化建设,就是建设与农业机械化相适应的田成方、渠成网、树成行,河、渠、田相通,水、电、路配套的标准农田。“空心村”的出现和发展,为旧村宅地垦复,耕地成片经营创造了条件,加上原有耕地的集中规模经营,为田园化建设创造了条件。国家对农村建设的投入也使一些有经营意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看到了投资田园化建设的潜力,坚定了他们建设田园化农村的信心。而农业工程机械的广泛应用,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现了高度机械化,良好的建设速度和工程质量使田园化建设变得更加易行。
股份制农业公司将成为种植业的新业态。未来,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的种植大户将进一步发展为股份制农业公司。农户按责任田面积获得股份,按股分红,农业公司则依托实现田园化后的标准农田和高度的机械化组织现代化农业生产,将成为常态。(彭连成刘晓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