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放眼全球,布局“中国粮仓”

《 人民日报 》( 2015年08月04日 )

中国十几亿人口的粮食供应和安全,如何才能保障?作为国内最大的粮商,中粮在积极思考这个问题。

“我们要想办法增加粮食产量,同时也要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放眼全球布局中国粮仓。”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说。

朝着这个方向,中粮一手抓国际化,从北京朝阳门走向香港、阿根廷,从“买全球”到“卖全球”;一手抓全产业链,提升食品安全管控能力,致力于中国饮食营养创新。

从中国第一到世界领先

荷兰当地时间2014年3月23日,中粮集团与荷兰尼德拉集团正式签署协议,中粮收购尼德拉51%的股权,双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10天后,中粮对外正式宣布,收购香港来宝农业有限公司51%的股权。

两次跨国并购总投资28亿美元,创下了中国粮油行业海外并购之最。而在完成两次跨国收购后,中粮的国际业务量已超过国内业务量,从中国第一到世界领先,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大粮商。

放眼世界,全球粮食大流通格局是从作为粮食主要产地的美洲流向作为粮食新兴需求市场的亚洲。此外,澳大利亚和黑海也是重要出口地区。通过并购尼德拉和来宝,中粮成功实现了在南美洲、北美洲、欧洲、亚洲等地的整体布局。

收购整合正在催生化学反应。整合后,中粮集团在美洲和亚洲之间建立起一个稳定的粮食走廊。上游有港口码头、贸易团队、风险控制体系,与国内的港口码头、加工物流、品牌渠道相结合,打通了全球粮食产地到中国消费者的通道,也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更好保障。

不仅“买全球”,还要“卖全球”。中粮已实现将巴西的豆油销售到印度,将阿根廷的豆粕销售到印度尼西亚,把捷克的小麦销售到英国。

“过去中粮更多服务于中国市场,如今通过积极‘走出去’,进一步延伸价值链,把海外产地采购、物流加工和中国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其中既有价值的创造,也可以服务全球更多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中粮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宁高宁说。

全产业链确保好产品

“对食品企业而言,保障食品安全是首要责任,也是底线责任,中粮始终将食品安全视为企业的品牌、生命线、社会责任和核心竞争力工程,积极发挥保障食品安全的示范作用,为食者造福。”宁高宁说。

保障食品安全,中粮先人一步。

近几年,中粮致力于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全产业链的生产和管理模式,将小麦、玉米,油脂油料、稻米、大麦、糖、番茄、肉食等产业链有机组织起来,有助于实现质量管理内部化、规模化、标准化。在全产业链的框架下,中粮在原料管理、质量检测、产品可追溯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努力为消费者提供足够的保护。

目前,立足全产业链的生命周期,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中粮建立起一套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绘制风险地图,规避高危产地。依托地理信息(GIS)系统,中粮绘制了20类主要农产品原料的质量安全风险地图,实现了对170余项源头风险指标的动态监测、等级评估和实时预警,有效规避了环境污染严重区域的布局和采购。

严格过程管理,实现无缝对接。中粮编制了13条产业链的质量安全风险控制大纲,全面识别产业链质量安全风险,明确关键环节的控制标准、管理职责、监控频次和资源配置,实现了管理的无缝对接。

立体检测体系,确保全程安全。中粮建立起从源头到终端的全过程质量安全风险控制机制,建立了集团检验检测中心、区域实验室和基层企业实验室三级检验检测体系,形成了立体检验检测网络,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质量安全绩效评估系统,系统识别管理短板,推动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系统化、标准化、可视化。

数据显示,在连续5年的监督抽查中,中粮产品整体合格率均在99.5%以上。中粮“产业链好产品”的理念获得消费者点赞。

坚持创新提升竞争力

“创新是中粮的企业精神之一。”宁高宁说,只有坚持创新,才能不断提升中粮的核心竞争力,为全产业链商业模式价值的实现提供驱动力。

从粮食到食品,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从一颗大豆到一滴油,从一粒小麦到一袋面粉,从一滴牛奶到奶酪奶饮品,从一粒玉米到酒精、赖氨酸、柠檬酸……中粮致力于通过创新,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转化方式,把田间的原料转化成千变万化的美食。

中粮集团于2011年投资32亿元打造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建立国内首家以企业为主体的、针对中国人的营养需求和代谢机制进行系统性研究的研发中心,为消费者带来营养健康的、高品质的品牌食品和健康解决方案。

中粮创新,硕果累累:中粮“木薯非粮燃料乙醇成套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粮生化能源(榆树)有限公司“淀粉生产工艺余热回收利用项目”获国家节能奖励……

创新赢得良好的市场反响。2014年,中粮集团先后开展了食品专用油、全麦粉、U格产品、可益康蛋白粉及肽系列产品等产品开发项目,开发满足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健康美味食品1156项,并累计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169亿元。

如今,中粮国际化发展为创新带来新机遇。例如,中粮集团旗下蒙牛乳业先后引进丹麦爱氏晨曦和法国达能集团作为战略股东,不仅带来了资金,还在牧场、乳制品深加工、研发、风险管理体系等领域展开全面技术合作和创新。

“不仅买全球,还要卖全球,中粮正在实现这一目标。”宁高宁说,未来的中粮,将发展成国际化大粮商,不仅有能力满足国内粮食安全的需要,也为保障世界更多地区的粮食需求贡献积极力量,力求赢得全球消费者的信任。

中粮集团搭建国际粮食走廊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展览”上,中粮集团展示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和全球布局情况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别的公司是在巴西当地卖东西,我们是在巴西当地买东西。”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说。

去年,中粮完成两笔海外收购大单:成功收购荷兰尼德拉集团51%的股份和收购香港来宝农业51%的股份。从中国第一到世界领先,从“买全球”到“卖全球”,中粮集团正在发生这样的嬗变。收购两家国际化农业公司后,中粮国际业务量已超过了国内业务量,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大粮商。

过去中粮买大豆,是在北京通过电话向供应商订购。如今,可以通过尼德拉集团从阿根廷农民手中直接买到,这大大提升供应链效率,提高了对中国粮食安全和供应的保障能力。

全球粮食大流通格局是从作为全球粮食主产地的美洲流向作为全球粮食新兴需求市场的亚洲。收购整合后,中粮在美洲和亚洲之间建立起一个稳定的粮食走廊。上游有港口码头、贸易团队、风险控制体系,与国内的港口码头、加工物流、品牌渠道相结合,不仅打通了全球粮食产地到中国消费者的通道,而且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更好保障。

中粮全球化布局还在加速。下一步,中粮计划在北美洲地区加强布局和投入,充分利用各国资源优势,增强品种互补性,形成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全面提升服务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的能力。

“面向全球布局产业链条,对中粮来说正在成为现实。”未来的中粮,不仅有能力为中国采购粮食,而且可以把南美的粮食卖到欧洲,把黑海地区的粮食卖到亚洲,既可以满足国内粮食安全的需要,也为保障世界更多地区的粮食需求贡献积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