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见底后或入牛市,植物油迎长线布局买点

来源:粮油市场报 陈艳军

7月中旬以来,美豆产区天气好转,资金对天气的炒作告一段落,基本面压力再次主导行情,CBOT大豆期价两周下跌近百点,国内外植物油价格也再次回落,市场情绪悲观。

不过,笔者认为,虽然不看好未来1个月国内外植物油价格,但如果错过了7月9日因股灾带来的系统风险而出现的买点,投资者可抓住此次机会逢低入场,布局长线多单。

操作上维持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观点:主力合约在5300~5400元/吨就有投资价值,仓位控制在出现4800~4900元/吨(可能性很小)也不会爆仓的范围,若CBOT大豆价格回落至880美分/蒲式耳以下,可加重仓位。

短期利空因素主导市场

COBT盘基本面信息偏空,并缺乏利多炒作题材。首先,2014/2015年度南美大豆丰产、物流通畅、大豆价低吸引进口国采购,并挤占美豆市场,当前美国新季大豆出口预售量处于2007年以来同期订货水平的最低,美豆最终将不得不以降价求销量。其次,由于南美大豆主要出口国货币对美元汇率下降,按照近1个月COBT盘大豆价格,南美豆农的收益仍将提高其种植积极性 。7月17日 ,分析机构Safras&Mercado预计,巴西2015/2016年度大豆播种面积将较前一年度增加3.8%,大豆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9980万吨。再次,前期资金对美豆种植期天气炒作,但随着主产区天气好转,主流机构均上调对美豆的单产预期,若8月20日前没有大的自然灾害,美豆丰产压力需盘面消化。

未来1个月国内植物油市场商业库存呈上升态势。

首先,市场预计三季度我国进口大豆数量仍在2200万吨以上,在当前高温高湿天气下,油厂将保持高开工率以降低大豆库存;同时,由于国际市场豆油价格明显回落,进口豆油成本下降,当前我国沿海地区四级豆油价格已经高于南美毛豆油到港完税成本,负价差得到扭转,这将增强企业进口豆油积极性,预计后期国内豆油商业库存有望继续回升。其次,近期油菜籽主产省安徽、湖北、江苏均明确2015年菜籽收购政策,随着政策明朗,主产省菜籽收购进度将加快,预计在8月会出现收购小高峰,届时国产菜油供应也将相应增加。再次,6~8月国内棕榈油到港量保持在年内高位水平,港口棕榈油到货进度大于销售量进度,港口棕榈油库存呈增长态势,加之主产国8~9月仍是棕榈油的产量旺季,马盘仍有向下的空间,这均抑制下游采购积极性。

宏观风险始终存在。一是美联储很可能年内加息,美元升值不利于大宗商品价格;二是希腊债务危机虽然告一段落,但只是延后,问题并没有解决,仍有被拿出来做为博弈棋子、并存在引发系统风险的可能。

三季度见底后或入牛市

中间环节只有蓄水能力,而无放水能力。

国内植物油价格在经历4年半持续下跌后,中间环节已处于零库存,国内植物油商业库存基本上掌握在油厂手中,且油厂商业库存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直处于历史低位水平,一旦市场确认进入上升通道,中间环节开始蓄水,将改变国内植物油的供需基本面。

厄尔尼诺有可能带来棕榈油长期供给减少,并改变国际市场植物油供需基本面。

澳大利亚气象局表示,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洋表面水温连续10周比均值水平高出1摄氏度以上,打破历史纪录,厄尔尼诺天气持续增强。虽然厄尔尼诺现象对近期棕榈油影响有限,但会对4~6个月后的产量有明显影响,这个时间点出现在11月至明年春节前,而这一时期又是国内植物油传统的需求旺季,容易出现叠加效应。棕榈油目前是国际市场第二大植物油品种,若棕榈油减产5%,就对豆油增加1700万吨需求,将改变国内外植物油供需基本面。

尾随厄尔尼诺而至的拉尼娜很可能影响明年南美和北美大豆单产。从气象规律来看,多半时间厄尔尼诺结束后相隔2~3个月就会转为拉尼娜,甚至在1998年隔月就转为拉尼娜。

从历史数据看,厄尔尼诺持续时间最长的是18个月,最短的则是5个月;拉尼娜现象普遍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最长可达到36个月,最短则仅为6个月。厄尔尼诺对东南亚棕榈油的产量影响较大;拉尼娜则对世界大豆的产量影响较大,尤其是美国和阿根廷的大豆产量。在拉尼娜出现的年度中,CBOT大豆价格强势运行的概率偏高。从气象机构提供的数据看,2015年厄尔尼诺峰值出现在11月份,2016年2~3月份结束,拉尼娜在明年4、5月份开始,2016年美国大豆仍可能遭遇到干旱。继棕榈油减产这一利多题材之后,2016年度美豆减产的可能将成为推动国内外植物油第二波向上行情的题材。

宏观风险对农产品价格的利空影响有限。

首先,国内外经济不景气所带来的需求下降,更多地表现在工业品而不是农产品,农产品需求较为刚性,就投机资金来说,面对此种风险也更愿意多农产品空工业品来进行对冲风险。

其次,美元升值虽不利于以美元结价的大宗商品价格,但对于像我国这样植物油对处依赖度达67%、油用大豆对外依赖度达92%、需求又较为刚性的国家而言,美元升值最终只会推到原料到港成本,利空作用只是短时的,而利多反而是长期的。

第三,原油价格下跌虽不利国际市场植物油工业需求,但对国际市场植物油价格的利空作用在减弱,主要是当国际原油价格低于70美元/桶时,植物油转化为生物柴油已无利润,国际原油价格在这以下继续下跌时,对植物油的工业需求已无太大实质影响,远不如主产国生物柴油扶持政策的影响大。

第四,股市疯牛结束虽然带来系统风险,但也使众多投机基金幡然醒悟,或从中抽身或减少配资比例,再次回到商品市场,而受宏观影响较小、刚需较强的农产品,尤其是比较活跃的植物油,将是他们首要的做多目标。

从技术面来看,国内植物油价格已经见底。

首先,国内植物油上市品种6月初的高点,多超过今年1月和3月的顶点,达到去年9月和11月的顶点,说明自2011年2月开始的一顶比一顶低的下跌趋势已终结,市场自去年9月至今就处于底部宽幅震荡状态。

其次,国内上市的豆油、菜油和棕榈油主力合约均出现月线级别的背离信号,这均意味着市场在7~9月是由熊转牛的拐点,应积极逢低入场布局多单。

综合分析,目前油市处于股市的2000点,而南美大豆丰产且物流通畅,美豆销售进度处于8年来最低水平,南美下一季大豆种植面积有望继续提高,美豆产区天气好转、单产有望好于前期预期等多种利空因素叠加,有可能使得CBOT盘大豆见到真正的底部,为多头提供理想的进场点,建议投资者抓住此次机会。

由于国内菜油基本面最好,因此在探底过程中菜油表现要强于豆油和棕榈油,一旦行情由熊转牛,很可能由棕榈油领涨。但考虑到豆油和棕榈油的价差已处于历史低位水平,从年度行情走势来说,豆油下半场表现要好于棕榈油。因此,谨慎型投资者也可关注阶段性的套利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