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力推新型肥料开发等八大措施 加快化肥产业转型发展
发表日期:2015-07-31 03:03AM 阅览次数:
近年来,我国化肥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氮肥总量年均增速4.5%以上,2014年产能6000万吨(折纯N);磷肥总量年均增速1.6%,2014年产能2350万吨(折100%P2O5);钾肥总量年均增速14.7%,2014年产能677万吨(折100%K2O),自给率提升至50.3%。意见提出,到2020年,氮肥产能6060万吨,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0%;磷肥产能2400万吨,产能利用率提升至79%;钾肥产能880万吨,自给率提升至70%。
我国化肥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产品结构与农化服务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硫、钾资源对外依存度高等。
多举并措 推进产业升级
化解产能过剩。意见要求严格控制新增产能,采用减量置换原则,严格市场准入,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形成上下游一体的产业体系及横向跨行业的肥化企业联合,组建多产业结合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公司,促进传统肥料生产企业二次加工向消费地转移,退出部分中小企业传统肥料产能;推动产能向能源产地特别是具有能源优势的棉粮产地集中,逐步与煤炭和电力实现一体化生产。
大力调整产品结构。意见鼓励开发高效、环保新型肥料,力争到2020年,我国新型肥料的施用量占总体化肥使用量的比重从目前的不到10%提升到30%。重点是:掺混肥、硝基复合肥、增效肥料、尿素硝酸铵溶液、缓(控)释肥、水溶肥、液体肥、土壤调理剂、腐植酸、海藻酸、氨基酸等,包括稳定性肥料所需要的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等添加剂和液体复合肥所需要的工业磷酸铵、聚磷酸铵、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等优质原料;二是依托产业优势开发、打造碳一化工、精细磷化工、湿法磷酸精制及深加工等新的产业链条,在发展新型肥料的同时,利用现有资源,加大对煤化工、磷化工等产品的开发力度,拓展产业领域,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化工多联产板块;三是大力拓展工业应用。氮肥重点是建设车用尿素供应网络和销售体系,开拓尿素下游产品三聚氰胺制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和蜜胺泡棉用于发展绿色建材,同时扩大合成氨、尿素用于烟气脱硫、脱硝的覆盖面;钾肥重点是推进食品级、医药级氯化钾,及食品级磷酸二氢钾的加工应用。 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意见提出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制约行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是:先进煤气化技术、高效低压合成大型化技术、新型肥料增效技术、生物质肥料生产技术、大型空分压缩机、大型磷矿浮选装置、精细磷酸盐加工技术、磷石膏预处理及化学法处理技术、难溶性钾资源利用技术等。二是组建一批引领行业技术创新的研发合作平台。三是培育一批创新型示范企业。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意见要求严格节能减排标准,全面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加大资源回收利用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做好磷矿资源中氟、硅、镁、钙、碘等资源的回收利用以及磷石膏制高端石膏产品等;三是开发推广节能减排先进技术。重点是:节能型全循环尿素生产技术、化肥生产废水超低排放及气体深度净化技术、磷石膏无害化预处理及生产新型石膏建材产品技术、改进型磷石膏制硫酸技术、利用磷石膏和钾长石生产钾硅钙肥技术、硫酸低位热能回收技术、曼海姆法硫酸钾装置升级改造技术等。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一是鼓励行业协会、化肥生产、流通企业联合建立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开展“互联网+农资”活动。二是推动行业大数据应用。三是建立健全行业监督及产品追溯系统。四是建好智能工厂示范工程。五是加快大型化肥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 借力“一带一路”战略拓展国际市场。一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化肥资源短缺的国家投资建厂、设立研发中心,转移输出部分优势产能;二是完善尿素、磷铵出口和硫磺、可溶性钾盐进口协调机制,加强行业自律;三是加快境外钾肥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在有资源条件的国家采取包销、参股控股、勘探开发等多种方式建成一批钾肥生产基地。本文编辑整理自中化新网
AgroPages世界农化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