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基因组测序成果:“用进废退”的几维鸟?



不能飞的几维鸟有着独特的生物学特性。Leipzig大学和Max Planck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这种濒临灭绝的生物进行了测序,鉴定了一些与其夜间生活方式有关的序列改变。他们发现,基因组中与彩色视觉有关的基因被失活,而气味受体的多样性增大。这说明几维鸟觅食更多地依赖于嗅觉而不是视觉。这项研究发表在七月二十一日的Genome Biology杂志上。

几维鸟只有退化了的翅膀,没有尾巴,鼻孔生在其长嘴末端。它们主要在夜间活动,基础代谢率低,是体温最低的鸟类之一。到目前为止,几维鸟的遗传学信息还很少。测序研究将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几维鸟的独特习性。

Leipzig大学的Torsten Schöneberg和Max Planck研究所的Janet Kelso领导研究团队测序了几维鸟(Apteryx mantelli)的基因组,揭示了帮助它们适应夜间活动的遗传学改变。研究显示,虽然突变失活了一些彩色视觉的关键基因,但气味受体的基因数量得到扩增,这意味着几维鸟的嗅觉是高度发达的。这些改变发生在大约三千五百万年以前,在几维鸟到达新西兰之后。

“18世纪的法国科学家拉马克曾经提出进化的‘用进废退’原则。我们认为,几维鸟失去彩色视觉很可能是因为它的夜间生活方式不再需要这种能力,”文章第一作者,Leipzig大学的Diana Le Duc说。“但它们夜间觅食所需的嗅觉变得更加敏锐,气味受体增加以适应的更多样化的气味。”

DNA分析显示,几维鸟群体中的遗传学变异很少。这种情况会进一步危及整个物种的延续,人们在采取保护措施时应当把这一点考虑进去。“几维鸟基因组是一个重要的资源,可以用来与其他不能飞翔的鸟类进行比较,”Max Planck研究所的Janet Kelso说。

几维鸟是新西兰的象征,与已灭绝的新西兰恐鸟、不能飞的鸵鸟、鸸鹋同属于平胸鸟(ratite)。八百年前随着人类迁移到新西兰,许多当地鸟类逐渐灭绝。虽然现在几维鸟受到了密切的保护,但它仍是极为濒危的物种。


参考文献:

Diana Le Duc, Gabriel Renaud,,Janet Kelso, Torsten Schöneberg. Kiwi genome provides insights into evolution of a nocturnal lifestyle. Genome Biology 2015,16:147. doi:10.1186/s13059-015-0711-4

本文来源于:生物通


欢迎关注中科紫鑫人事招聘相关信息:http://www.ngscn.com/index.php/Job/emplo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