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耕耘好科技改革的“试验田”
春耕夏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访中国科学院,看装置、听创新,与科学家执手晤谈。当时,正值国家深化改革的帷幕刚刚开启,科技界如何行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应在何处“破冰”,这些命题仍在酝酿,但思路已渐清晰。
科技深改需要开辟特殊的战场,兼具革新传统和创新积淀的科技国家队,无疑适合作为这样一块“试验田”、一个新“特区”。
“四个率先”,释放出以科技创新驱动国家发展的强烈信号,激发了积蓄已久的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2014年8月19日,中科院启动“率先行动”计划,标志着“深改元年”中国科技界的第一列动车,率先驶离月台。
改革的车轮风掣雷行,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迎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中科院人正蓄势而发,砥砺前行。
开拓者的脚步,一如时间匆匆。近一年后的今天,“率先行动”计划的重点突破阶段已完成一份令人欣喜的答卷,改革的“试验田”迎来首季收获的喜悦。
在“三个面向”“四个率先”的新办院方针的指引下,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率先行动”健步紧行:卓越创新中心、创新研究院、大科学研究中心、特色研究所……按照现代科研管理规律重新分类调整的研究机构逐一建立。
——卓越创新中心,面向基础科学的前沿方向和重大问题,首次实现多自由度量子体系的隐形传态,提出可卡因成瘾的新发现,提供植被物候模拟的重要理论,启动江门中微子实验……
——创新研究院,面向若干战略必争领域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打破院内院外的围墙,微小卫星、信息工程、空间科学……引领我国前沿科学技术的发展。
——特色研究所,面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独特需求,在雪域高原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在西北大漠实践内陆河流域生态建设,在西南边陲规模化繁育野生植物品种;致力于农业转型发展、能源结构优化等,为转型中国注入动力。
——大科学研究中心,开展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协同创新,合肥同步辐射、全超导托卡马克和稳态强磁场、上海光源等科研“利器”全面开放,开展高水平的国际合作。
在以研究所分类改革为着力点的“率先行动”的背后,是国家以及国立科研机构对于科技创新的迫切需求。
对全球科技与产业革命的深刻把握。科学革命是技术与产业革命的先导和源泉,错失种种机遇,恰恰是近代中国落后受辱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中科院组织了200多位高水平专家,开展持续研究,聚焦未来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
对战略机遇期的前瞻判断。改革必将引发一系列深刻变革,由此带来难得的赶超跨越机遇;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市场不断扩大、各类创新资源激流涌动,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
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内在发展需求的主动回应。解决科技界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碎片化等问题,按照“一三五”规划要求,聚集目标、集中资源、重点突破。改革的试验田不可能“切得整整齐齐”,改革的耕耘者也需要因地制宜,明确定位才能找准优势,突出特色才能不可替代。
在“率先行动”中,中科院明确提出,加强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任务,加强“上天入地下海”装备研发与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关系国家战略利益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加强国防科技、农业科技、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人口健康相关科技、生态环境领域科技的创新。
每一个“加强”的背后,负载着中科院人的承诺与担当,寄托着科技界的执着与热盼。
回看这一年,中科院在新的“政策特区”和“试验田”中,为探索建立现代科研院所治理体系迈出关键和影响深远的一步;这一年,中科院人用行动迎接改革,用信念冲破束缚,用担当回应挑战,并收获试验田第一季丰收的喜悦。
改革的航程,每一个起点都充满了挑战,每一个终点又都是新征程的开始。下一步,各类研究所如何把握改革机遇,深入实施“一三五”规划,密切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重大产出、释放创新活力,仍将是一系列需要大胆创新实践的现实命题。
梦想需要行动,收获需要耕耘。在科技改革的广阔天地中,中科院这块试验田将奉献怎样的担当,结出怎样的果实,相信每个中科院人都能够书写出漂亮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