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大蒜栽培技术措施

大蒜学名AILium Sativum L.,原产于亚洲西部,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就有栽培。大蒜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耐贮藏运输,可以周年供应。目前世界上大蒜的需求量和贸易额与日俱增,早熟大蒜的栽培作为农村经济增收的一条途径,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

一、 植物学特征

大蒜根系不发达,分布浅,吸收能力弱。叶鞘形成的假茎是蒜苗的主要食用部分。大蒜通过春化条件,顶芽分化为花芽,最后抽出花茎即食用的“蒜苔”。大蒜不开花结籽,但花序上会长出许多细小鳞茎可以做种,但蒜头小,容易长成独头蒜。一般大蒜鳞茎都有蒜瓣7—8个,叶鞘形成的蒜皮,可以防止水分丧失。

二、 播种前的准备

1、选地:大蒜属浅根性作物,弦线状须根系。主要分布在20厘米左右的土层中。为此,选地时要求土壤结构疏松良好,土层深厚的壤土或砂壤土较为适宜,鸡粪土尤佳。选择前作为玉米、烤烟、辣椒、水稻等肥沃、排灌方便的土地种植。大蒜忌连作,不能在地下水位高的沼泽地和无灌溉条件的地块栽培。

2、施基肥:大蒜需肥量大,播种前应施足基肥,每亩用腐熟的优质农家肥3000—3500公斤,混合50公斤过磷酸钙、10公斤硫酸钾作基肥均匀翻入土中。也可条播时集中施用。

3、作畦:如果是水稻田,地块中央先挖“十”字形排灌主沟,为了灌溉方便,沟宽,深可适当大一些。一般畦面1.7米(可根据地下水位高低适当增减),副沟可适当浅些。

4、蒜种的准备:

(1) 蒜种的播前护理:低温处理过的蒜种,已解除了休眠,生命活动强盛。出库后呼吸作用加强,产生强大的呼吸热。蒜种运到家后应及时倒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摊开散热,以免烧坏种子,要注意保湿。

(2) 播前处理:早熟大蒜品种经过低温处理,按大、中、小分级待用。播种前用清凉水浸泡6—12小时,沥干水汽,用50%多菌灵粉剂拌种处理,杀灭种子表面病菌。多菌灵用量为浸泡种子量的0.2%。

三、 播种

1、播种期:云南省大部分地区均可以在白露—秋分节令前后进行播种。冷凉地区可适当提前。

2、播种方式:(1)点播法:施肥、整地,作畦以后,在畦面上用木桩点孔,深3—4厘米,放入一瓣大蒜,根部向下。按规定的株行距点播。点完后畦面上盖1厘米厚细土。

(3) 铲播条播法:用板锄铲出深3—5厘米、宽15—20厘米的播种沟,后按规定的株行距播种,铲下一播种沟的土盖上一沟蒜种。

(4) 播种密度用播种:点播法按6*6cm,每亩约6—8万苗。条播法按10*7 cm,每亩6万苗左右。亩用种量140—160公斤为宜。播种时各种植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播种方式进行。若土壤干燥,播完后浇一次水。

播种后出芽前3—4天内亩用25%绿麦隆250亳升500倍液喷雾除草。施药后用稻草覆盖,有利于保墒保湿出苗。

四、田间管理

1、灌水:大蒜播种后根据土壤墒情,干燥时可以灌一次齐苗水,总的原则是整个生育期保持土壤湿润即可。一般来说,每次追肥后都要灌水一次。尤其是在孕苔期、抽苔期、鳞茎膨大期应避免受旱。蒜薹采收后增加灌水有利于蒜头的肥大。挖蒜头前一个星期应停止灌水,否则大蒜容易散瓣。灌水时应以小水漫灌,不宜灌“跑马水”。

2、追肥:在整个生育期中,需要不同种类的肥源,总体来说,前期偏氮,后期偏磷、钾。追肥可分为三个关键时期。

①、崔苗肥:大蒜长出4——5片叶时,每亩用1500公斤人粪尿兑成稀粪水泼洒,或每亩用7——10公斤尿素崔苗。

②、催苔肥:7——9叶时(苔已经形成),每亩用15公斤尿素混合5——7公斤硫酸钾追肥。

③、催头肥:11——13片叶时,部分蒜薹已经露尾,独蒜已经开始膨大,此时每亩追施12公斤硫酸钾。

④、 结合实际,可以叶面追施一些速效肥、多元微肥、及一些生长调节剂、膨大素等。

3、中耕除草:大蒜出苗后,如土壤板结或田间杂草多,应进行以松土为主的浅中耕,改善土壤通气性,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吸收,一般苗期中耕1—2次,后期叶片封行,根系分布广,不便中耕,以手工拔除杂草为主。

4、病虫害防治:危害大蒜的病害主要有大蒜叶枯病、紫斑病和锈病。在云南大部分地区大蒜叶枯病都表现出两次发生高峰期:第一次发生在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第二次发生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发病前用1:1:200的波尔多液10天一次,连续两次喷施。生长期中出现这些病害应及时用50%扑海因1000倍液或用甲霜灵锰锌800倍液喷施防治。锈病可能用粉锈宁粉剂防治。

危害大蒜的害虫主要有蓟蚂,蓟蚂的生活习性是傍晚出来取食,可以在黄昏时用万灵800倍液喷雾防治。

五、采收

1、采收蒜苔;在大蒜苔抽出约8—10厘米时,用划苔法进行采收。采收时离地面10厘米,尽量保护叶片不受损伤,尤其不能带叶采收,有利于后期营养物质的合成。

2、采挖蒜头:早熟大蒜一般采苔后20天即可挖蒜头。此时叶片翻黄,大部分开始倒伏,即是采挖适期。采挖过程中应避免损伤蒜头。

六、关于畸形大蒜

1、马尾蒜(扫把蒜):大蒜在生长过程中,由于环境条件不适所致,主要表现是生长后期的大蒜从叶鞘处长出许多小叶片、小分株,如马尾状,甚至形成二次蒜苔。它消耗鳞茎养分,降低产量,同时商品形状差,俗称为“炸口蒜”,产值低。

2、马尾蒜的成因:(1)播种期过早。由于在冬季低温来临之前幼苗过大,已经形成鳞芽(鳞瓣),通过春化第二次分化长出植株(二次生长)。(2)后期偏施氮肥。分化出的新鳞芽接受过多氮素,刺激鳞片成叶生长,形成新的植株。(3)与大蒜品种的关系。(4)气候条件的关系。秋冬季雨水多,日照不足,温度忽高忽低,也会加剧马尾蒜的发生。(5)病害关系。主产区的叶枯病和紫斑病危害,幼苗叶片生长受抑制,通过药剂防治和追肥促进生长,同时也诱发“马尾蒜”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