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而不实的农业大数据

农民常常走到田间地头,然后抓起一把泥土来判断其湿度;他们会盯着植株叶片来估计植株的长势如何。大多数农民都明白快速全面地收集作物生长数据并将其转化为有用信息的重要价值。目前,美国有超过一半的农民已经在使用“大数据”技术支持的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器。

对于那些渴望利用这些数据的农民来说,这些收集到的数据是足够的,问题在于如何利用这些数据并使其真真正正地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作物产量,比如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打农药;该播种哪个品种的种子;种子播种应该播多深等等。总之一句话,“大数据”真正应用到农业充满挑战。农民的期望就是通过利用这些收集到的数据最终可以帮助他们提高产量或者增加收入。但俄亥俄州立大学食品、农业和生物工程副教授John Fulton认为,到目前为止,这些收集到的数据有约80%并未真正为农民带来切实收益。

这一问题必须得到解决。到2050年,世界人口估计将会达到90亿,对于“大数据”是否能真正成为一个养活90亿人口的必要技术还是未知。目前,小农场主们还未看到“大数据”所带来的价值,尽管孟山都、强鹿或者杜邦等农业公司一直向他们宣传“大数据”将会是“革命性的”。

这些公司已向农业数据分析投入了数十亿美金并发布了相应的“规范性种植”平台,如孟山都的FieldScripts、杜邦的Encirca。这些平台都希望达到精准种植并实现可持续种植的目的。但是这些技术平台目前都未能实现给农民带来任何回报,原因就是仅仅展示那些农民极易使用的信息对于增加收入并无多大影响。

不断增多的担忧

对于那些已经采用“大数据”技术的农民来说,他们也对那些销售此产品的大型组织产生了不信任。例如,许多农民担心他们的信息会以某种方式被那些公司或者政府滥用,比如用来预测商品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另一个担心就是这些数据会被黑客获取或者被售卖给竞争对手,或者被立法者用来制定新的更严厉的监管措施。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担忧,比如大量投入到精准农业技术可能会使得农民不再关注其他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方法。农业机器上不断增多的计算技术也给那些小农场主带来了许多其他问题,比如他们很难有能力修理或调试这些机器,这就导致他们将机器返厂以获得技术支持时可能面临延迟或者费用增加的风险。

但是农民们是否应该对采用“大数据”技术心存疑虑或者不信任精准农业技术会带来的收益呢?直到目前仍然没有明确证据表明这些数据被像孟山都和杜邦这样的公司滥用的情况,同时这些公司也一再向农民保证他们的数据绝对是属于个人隐私的。但是这些考虑仍未解决真正的问题:这一技术并未给农民带来切实的收益。农民们真正需要的是在采用“大数据”技术之后他们的投入能获得回报,能够减少开支,能够增加产量。

“大数据”可采用的、能帮助到农民的方案

Mark Bünger是旧金山Lux商业研究中心主任,他最近共同发表了题为“大数据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的报告。对于“大数据”技术推广的方案,他认为:对于技术开发者来说,应该找到方法来将大量的数据转化为符合农民目标的知识。这些目标包括增加收入同时减少作物对环境的影响。对农民来说,这些切实的收益可以通过许多方法获得。在Lux商业研究中心的报告中,Bünger和其他分析者通过对120个案例的分析指出了技术开发者应该努力的5个方向:
1,在保持产出的情况下减少投入以及环境影响,是农民们可以获得潜在收益的最重要方面。这包括减少种子的使用量、水资源的使用以及单位面积化学药品的使用。
2,管理和维护好机器是“大数据”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次要方面,尤其是对于小农场主来说,其可以帮助小农场主减少机器停工时间;找到减少原料使用、零部件替换等的成本。
3,针对小农场主的金融和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他们应对市场采购、产品销售、劳工雇佣以及政府监管。
4,“大数据”可以告诉农民何时何地来出售产品,以此来帮助所有农民尽可能地以最好价格出售产品,获得最大收益。
5,“大数据”技术将在帮助农民应对类似《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等监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用途,它可以实现监管所要求的各种记录,包括化学药品的使用量等等,以此来保证食品的可追溯性。

如孟山都FieldScripts平台中的“植物-处方”技术目前已经可以达到一些此类目标。另外,这一软件还可以根据作物遗传学和土壤特性来帮助农民决定植株种植的密度和深度。但是要真正预测一个给定组合选择在收获后可以给农民带来多少收益仍然是难如登天。

并不是每一个特性数据的收集和大量数据的分析,或者说“大数据”这个概念本身会对农业造成革命性影响,真实情况是只有通过大数据应用和其他新兴农业技术和方法的综合使用才会是农民们喜闻乐见的结果——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