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超美日成最大专利申请国 仍不是创新强国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0月24日报道,原题:为何中国不是创新强国中国力图成为创新强国和先进科技领头羊的雄心,激起外界的震惊与敬畏。中国已超过美日成为最大专利申请国。中国大学每年培养200万理工毕业生。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得到北京多达两万亿美元的支持,目标是在清洁能源、信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超过当今全球领袖。
但就像中国很多事情一样,事实并非表面那样。中国专利申请激增,不是因为创新的爆发,而是出于确保达到政府设定的数字目标,以争取大笔国家资助。这很像“不管质量,只管数量”。
比如2011年中国近1/3专利申请被归为“创新”专利,占到从1985年到2010年间的所有专利的1/10。研究还发现,授予中国人的专利,质量通常低于非中国人持有的专利。这种差异反映在巨大的不平衡上——中国的专利从外国收取的专利费(2011年是10亿美元),中国向外国专利支付的专利费(180亿美元)。北京正大把花钱增加研发经费。但这种措施只是投入,而非产出,后者才对技术和工业成功真正重要。
中国存在诸多问题。虽拥有许多聪明的理工人才,但他们只是少数。且杜克大学2008年的调查发现,美国的理工学位总体要优于中国的同类学位;麦肯锡对全球80家公司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认为在美受教育的工程师,远比在中印受教育的工程师条件好。此外,在中国高校,科研人员之间激烈的职业升迁竞争,导致普遍的学术剽窃和腐败。害怕或容不下失败,特别是在国有部门,往往制约了富有创造力的冒险。
衡量一个国家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和服务的进步,被广泛使用的指标是全要素生产率(TEP),它涉及所有不能以资本和劳动生产率解释的经济要素,如技能、管理和技术积累等能力。2007年之前10年左右,中国的TEP年增长迅速。但此后下降一半之多。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最近的调查称,中国非但没接近“技术前沿”——最发达经济体设立的TEP基准,反而越滑越远。
中国需消除自己造成的许多障碍。或许最大障碍是严重依赖投资的高度不平衡经济。政策倾斜进一步扭曲经济,在许多领域占主导地位的国企仍享受优惠融资和其他特权。北京清楚解决此类问题的必要性,但推动实质改革意味着直面一系列棘手挑战。目前,中国非但未能成为创新和高技术的全球霸主,反而还在艰难追赶老牌世界领袖。中国能否造就出根本性的突破或堪比爱迪生或乔布斯的创新者,也仍是未知数。▲(作者盖伊·德·容凯尔,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