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加工打响“环保战”

还有两个月,定西,甘肃最有名的马铃薯产地就要迎来收获的季节。这原本喜悦的日子,却因为“马铃薯加工企业排污不达标停产整顿”蒙上了一层阴霾——近日,定西市人民政府召开全市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废水治理现场观摩会,正式打响马铃薯加工的“环保战”。

排污难达标

“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实在不行,只能停产。”面对马上到来的生产季,定西市薯乡淀粉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周永霞一筹莫展。和她一样,面临停产的,还有定西市20多家企业。

今年1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正式实施,对违规排污企业的处罚方面,首次加入了“按日计罚”的规定。定西市环保局副局长高嶙说:“定西市马铃薯加工企业最多时达到300多家,现在只剩下30多家。”即使这剩下的30多家,依然面临排污不达标,不能开工生产的问题。

马铃薯是定西市最重要的粮食兼经济作物,也是甘肃省经济与社会效益最显著的精准扶贫项目。由于马铃薯贮藏困难,加工业就成为马铃薯产业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定西市主要马铃薯企业有36家,淀粉加工能力达到65万吨,每年可消耗原料马铃薯422万吨,相当于全市总产量的40%左右,在全国马铃薯淀粉加工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马铃薯淀粉加工过程中需要排放大量含有小颗粒淀粉、蛋白质、纤维、有机酸和无机盐的工艺水(分离汁水),其固性物含量可达5%,COD值(化学需氧量,值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高达30000mg/L以上,直接排放就变成了污水,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如此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国内还没有一项生化污水处理技术能够解决问题。

通渭县百源成粮油公司董事长李天润对记者说:“我们一年排放工艺废水4万吨左右,以往用絮凝沉淀技术处理马铃薯加工后的工艺水,但COD值仍然在1000mg/L以上,而新环保法规定COD值300mg/L以下可以灌溉农田,100mg/L以下才可以直接排放。”

技术来帮扶

“以前,马铃薯加工企业的废水经过简单处理直接排放到了河流、田地或者空旷地带。”定西市通渭县环保局李亚亚说,今年新环保法实施以来,通渭县90%的马铃薯加工企业都在停产整治。因为马铃薯难储藏,加工企业一年只有一个生产季——马铃薯收获后的10月到12月,通渭县一个生产季能消耗1000吨马铃薯,如果加工企业停产,就意味着老百姓一年辛苦的收成要打水漂了。

带着焦虑和疑问,企业家和环保部门相关人员走进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甘肃薯界淀粉公司建成的马铃薯淀粉工艺水提取蛋白车间与废水达标排放处理现场。该所研究员刘刚对记者说:“8年科技攻关,从实验室小试、中试到工业化放大,研究小组终于破解了马铃薯加工污染的难题。”

相关装置每天可处理700吨淀粉工艺水,提取浅黄色食品级蛋白粉5吨左右,回收细纤维和小颗粒淀粉混合物5吨左右。提取的食品级蛋白粉纯度达到75%以上,市场价超过1.2万元/吨。马铃薯淀粉提取蛋白高值化利用,不仅可以减低工艺废水的浓度,还能为淀粉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这部分利润完全可以覆盖后续生化污水处理运行费用。

变废为肥或可期

提取蛋白后的废水COD值可降低50%,此时的废水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处理:

一是将脱蛋白废水变“肥水”,直接用于冬春季农田灌溉。甘肃定西市农业科学院与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在同一块地里连续4年4次进行大水漫灌玉米试验,发现脱蛋白水农田灌溉可有效提高土壤速效氮、钾富集,土壤结构有所改善、肥力增加,碱性土壤趋于中性化,对土壤没有污染,玉米平均增产10%以上。

这对于西北干旱、盐碱土壤来说,不仅减轻了企业继续进行废水生化处理的投资和运行费用,而且还实现了废水“零排放”的目标,达到了节水、节肥、改良土壤和农作物增产的目的。但要允许企业将脱蛋白水直接用于浇地,还需要环保部门组织专家做专题论证,能否促成环保新政策出台,还需要等待。

二是采用“太阳能集热保温网箱式固定化微生物高效生化处理技术”处理废水后达标排放。最终净化水可以直接灌溉农田或中水回用于冲洗原料水。但是,高浓度脱蛋白水继续生化处理系统投资仍然很高,而且,季节性使用还会带来管理难度和运行费用的提高。

而且,这项技术仍然面临推广难的问题。“两年前,我们购买过污水处理设备,但排放还是不达标。”周永霞坦言,如果没有政府补贴,自己的企业不会再投入上千万购买污水处理设备。李天润则打算联合通渭县几家马铃薯加工企业联合筹款购买污水处理设备,同时积极争取政府补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