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3000万亩草原遭遇蝗灾

有人走过,成群的蝗虫在牧草间跳起。
7月初以来,受高温少雨等气候因素影响,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发生蝗虫灾害。据最新通报,截至7月15日,全区草原蝗虫危害面积3334.6万亩,严重危害面积1473.6万亩。不过,农牧业厅工作人员表示,今年蝗灾主要以点片状发生,总体上预计不会形成严重危害。
啃食植被进村上街
前天和昨天,京华时报记者探访了受灾严重的赤峰市巴林左旗多处草原,蝗虫的影响遍布草原、村落甚至乡镇街道。
前天下午5点左右,隆昌镇常胜村村南草地仍留有不少蝗虫啃食痕迹。据村民介绍,7月初,蝗虫先在附近的丘陵和山区孵化,后进入草地。“有人在山区见到了刚孵化的小蝗虫,一开始并不多,后来就成规模了。”
“蝗虫太多,在大街上都能见到,我们赶紧关紧房门。”村民张女士称,7月15日前后,隆昌镇街道上都能见到成群的蝗虫。
村民们还称,蝗虫不仅啃食草原草地,还有一些进入耕地啃食谷物。“我家谷地就被毁了5亩,谷苗都被吃了。”村民胡女士称。
投入4140万元灭治蝗灾
昨天上午11点左右,巴林左旗白音乌拉镇查干白其嘎查(“嘎查”即蒙古族行政村)附近草原仍有成群的蝗虫,巴林左旗草原站工作人员正在草原上灭蝗。牧民走过时,能看到数十头蝗虫蹦出,甚至有蝗虫跳到脸上。
巴林左旗草原站副站长巴特尔介绍,从7月初开始,工作人员每天喷洒生物药剂灭治蝗虫,目前巴林左旗南部草原已完成喷药,工作人员仍在北部灭蝗。
巴特尔称,由于近期内蒙古开始降雨,给灭蝗行动增加了困难,“降雨会稀释药剂,不利于灭杀蝗虫”。
昨天,农牧业厅工作人员表示,为灭治蝗灾,自治区政府及时下拨草原蝗虫防治资金4140万元。截至7月15日,全区累计投入劳力17216人次,调运飞机3架,飞行作业176架次,动用大型喷雾机械1379台套,防治草原虫害766.2万亩。
据介绍,灭蝗70%以上采用生物措施。截至7月15日,全区采用绿僵菌、苦参碱、烟碱·苦参碱、牧鸡、牧鸭等完成防治面积507.5万亩。目前,灭蝗工作正在进行中。
呈点片状未形成连片灾害
昨天,农牧业厅最新通报称,受气温偏低、降水偏少等因素影响,全区草原蝗虫发生危害较常年有所推迟。截至7月15日,全区草原蝗虫危害面积3334.6万亩,严重危害面积1473.6万亩,平均虫口密度为每平米19.8头,最高虫口密度为每平米70头。
农牧业厅工作人员表示,今年蝗灾主要以点片状发生,未形成大面积集中连片、高密度暴发,但不排除受干旱等气候影响,发生面积扩大、危害程度局部加重的可能。总体上预计不会形成严重危害。
据介绍,蝗卵在不适宜孵化条件下滞育期较长,最长可达14年,每年还不断积累,待温度、湿度等条件成熟,卵就会孵化,形成危害。随着内蒙古草原植被有效恢复,并经过多年综合治理,草原蝗虫危害面积和危害程度已连续6年下降。从目前看,今年是较轻的一年。2004年,内蒙古草原蝗虫危害面积1.5亿亩,严重危害面积近8000万亩,虫口密度基本在百头以上,最高达550头。

(责任郝锐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