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替代药物或疗法被公认为抗生素污染的解决之道

世界各地科学家已经在自然环境中发现数量可观的药物成分,其中包括各种抗生素。从剂量上来看,不慎流入自然环境中、甚至进入饮用水和食物中的抗生素,还远不至于直接威胁人类健康。但是,长期来看,这些抗生素是否会增加细菌耐药性或使人体产生抗药性,已经引发科学界担忧。

抗生素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从制药商、医疗机构、监管机构到使用者,整个链条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责任。

“解铃还需系铃人”。在科学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往往还要通过科学手段加以解决。对于抗生素污染问题来说,解决之道不仅在于对抗生素的科学管理,还在于加强科学研究,早日研发出抗生素替代药物或疗法。

在限制抗生素滥用方面,各国政府和相关国际组织已经重视起来,并开始采取相关行动。

欧洲议会全体会议不久前通过一项决议,提出禁止滥用抗生素的一系列强化措施,包括严格禁止无处方用药、开具抗生素处方必须依据病菌化验结果、加强对公众进行滥用抗生素危害的宣传、强化药品市场管理以避免药企之间非正常竞争和网络滥售药物等。

关于兽医用药,该决议建议,将抗生素使用限于治疗,逐步禁止目前在大规模饲养中普遍采取的预防性用药。

与此同时,在许多科研强国,加快抗生素替代药品的研发近年来也愈发“热门”。在全球顶尖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荷兰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就已研发出一种新药,可从超级细菌外部将其瓦解,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细菌产生耐药性。去年在伦敦举行的抗生素替代品研究专门会议上,荷兰Micreos生物科技公司公布了这一新药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将一种自然界的酶进行“改进”,强化其在细菌表面的附着力和破坏力。由于其原理是从外部破坏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不大可能”对其进化出耐药性。

而除了开发替代药物,如能加快抗生素新药的开发,让这一速度超过细菌进化速度并减少耐药性产生的可能,也不失为一种解决途径。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的抗生素研发鲜有进展,而“超级细菌”越来越多。抗生素研发进展受限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几乎所有天然抗生素都是从土壤中的细菌里分离出来,但目前实验室条件下能生存的细菌仅为土壤中全部细菌的约1%。

对此,英国《自然》杂志网站今年1月刊登新成果,介绍了美国东北大学科研人员提出的破解方法。他们开发出一种特殊“芯片”,将细菌像三明治一样夹在两片透水板中间,然后插入到土壤中去。这样既能保证土壤里的天然化学成分渗透到芯片中,给细菌一个接近自然的环境,又可让研究人员对每种细菌进行观察分析,考察其产生天然抗生素的能力。

利用这种方法,研究人员对土壤中约1万种细菌进行了筛选,从中分离出一种新型抗生素。它会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将其杀死,无需像传统抗生素那样进入细菌内部,并且它可对细胞壁上的多个靶点进行攻击,有助于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研究人员介绍说,除了这种抗生素,他们还分离出20余种有望用作抗生素的化合物,这种新方法有助于促进有效抗生素的研发。

(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