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低位震荡 国内油价迎大幅下调
进入6月,小麦夏收如火如荼,而7月份以来的购销市场热度明显降温;多方的僵持格局,使得质量较好的新小麦价格围绕国家托市价水平涨跌两难。主产区新麦上市已1个半月时间,在这期间,出现了两个价格走势。一个是质量好小麦收购价格基本走出了一条“高开-快走-趋稳”的曲线,其中以山东、河北、河南等省为代表;另一个是次品小麦收购价格基本走出了一条“高开-趋稳-下跌”的曲线,其中以安徽、湖北为代表。据悉,目前产区农户小麦想卖的几乎销售一空,不想卖的多数已经储存起来;托市收购企业受价格不断抬升的影响也是收收停停,收购进度放缓;而制粉企业及贸易商为规避风险,收购行为更是谨慎,观望心态增强。
市场购销价格基本见顶
7月份以来,小麦收购进度放缓、购销热度降温,在一定程度上预示新小麦收购价格已基本见顶。
当前,河北、河南北部、山东西北部新麦收购价多在1.21~1.23元/斤,容重多在780~810克/升,水分12%~13%;河南东部及中部、安徽及江苏北部新麦收购价多在1.18~1.21元/斤,容重770~790克/升,水分12.5%~13.5%;河南南部、江苏及安徽中部、湖北北部新麦质量偏差,不完善粒普遍偏高,容重740~770克/升,水分多在13%~14%,收购价为1.1~1.15元/斤,较月初下滑0.01~0.03元/斤。
近期南方销区终端市场需求依旧疲软,局部地区面粉批发价格稳中偏弱,面粉加工企业采购量不大,小麦到港报价总体持稳,但实际成交价略有走低。2015年产品质较好的普通红小麦安宁港海轮平舱价2440-2460元/吨左右;2015年产优质高筋红小麦海轮平舱价格在2500元/吨左右;2015年产国标三等白小麦安宁港海轮平舱价报2420-2450元/吨左右;2015年产优质白小麦9023安宁港海轮平舱价报2500-2520元/吨左右。
托市收购量明显减少进度逐渐放缓
托市收购仍将是市场价格的风向标。从目前来看,随着小麦价格的走高,尽管市场猜测部分地区托市收购或有暂停的可能,但目前还没有一地政策叫停的情况,这说明市场总体价格仍在政策性收购的范围之内,估计托市收购仍将会主导小麦市场的价格走势。
据统计,截至7月5日,河南、江苏等9个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收购新产小麦3155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428万吨。以河南为例,有关部门预测今年该省小麦总产量可达到330亿公斤左右,按常年商品率70%左右推算,今年全省小麦商品量约为235亿公斤。而截至7月5日,全省仅累计收购小麦83.6亿公斤,比上年同期减少53.9亿公斤。其中,按最低收购价收购42.3亿公斤,比上年同期减少38.5亿公斤;按市场价收购41.3亿公斤,比上年同期减少15.4亿公斤。当前收购量仅占到当年预计产量的25.33%,占当年预计商品量的35.57%。大量粮源滞留于流通领域,后期市场压力可见一斑。
今年冬小麦的收购量明显小于去年,且收购进度逐渐放缓。一方面,部分地区小麦价格已触及托市价格的上限,虽然一些托市企业没有停止托市收购,但收购数量在不断减少;另一方面,今年国家对托市收购库点管理要求变严,一些地方要求收购站点收满一仓验收一仓后再重新开仓收购,收购质量边收边验。由于部分收购点担心后期上市粮源减少,市场价格趋涨,开仓收购后不能收满,收购积极性有所减弱。
惜售心理增强支撑价位
农户惜售心理较前期增强。根据往年经验来看,新小麦价格一般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农户售粮也往往会秉承“卖跌不卖涨”的规律。面对夏收以来不断上涨的小麦价格,部分农户认为后期小麦价格仍有上涨空间,惜售心态较前期有所增强。加之当前农户收入呈现多元化,卖粮不再是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低价不卖、持粮待价而沽,在一定程度上将会有效支撑小麦市场价格。
粮源供应足饲料替代率低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后期小麦市场供给“不缺粮”。今年我国新小麦产量增加,市场供给相对宽松;以往因托市收购数量庞大、导致市场流通粮源偏紧的局面恐怕很难复制。另外,小麦市场需求疲软“硬伤”难愈,受国内经济大环境及终端需求疲弱的制约,面粉加工企业的经营情况较为艰难,其消化麦价上涨的能力有限。今年,饲用企业小麦收购量明显减少,因此很难像去年一样成为小麦市场后期需求的“救命稻草”。多数市场人士认为,随着后期政策性粮源去库存的加快,玉米价格难以大幅上涨,小麦替代玉米作为饲料的用量也难有明显增加,估计仍将维护较低的替代率。
总体来看,冬小麦收获以来,其价格受托市收购支撑,在较短时间内跳升至托市价水平,此后价格并未出现明显的大幅上涨,市场抬价抢粮的现象很少,只在个别区域出现,这说明各市场主体收购心态相对理性。预计短期内市场仍会以托市价格为轴心运行,小麦价格或将涨跌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