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间市场开放利好中国债市和人民币国际化

银行间市场开放利好中国债市和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出台新规,简化了境外央行、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等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银行间市场的程序,并进一步放开了投资范围和额度,一个相对更高收益、更富有流动性的领域向境外投资者开放。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债券市场的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标志着资本项目和人民币国际化提速,不仅有利于增强境外投资者的积极性,也将促进国内债市的长期健康发展。

日前出台的《关于境外央行、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市场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相关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市场,由此前须向中国央行申请额度审批和资格审批,转而只需向中国央行备案。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徐寒飞表示,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简化了相关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银行间市场的程序。在推动离岸人民币流动性增长的同时,将扩大人民币资产池,进一步推动人民币从跨境结算、交易转向投资和境外持有功能。

通知指出,相关境外机构投资者可在银行间市场开展债券现券、债券回购、债券借贷、债券远期,以及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等其他经中国人民银行许可的交易,可自主决定投资规模。

2014年,中国债券市场共发行人民币债券11.0万亿元。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人民币债券10.7万亿元。截至2014年末,中国债券市场债券托管余额达35.0万亿元。其中,银行间市场债券托管余额为32.4万亿元。

对于境外投资者而言,债券市场是获取人民币资产最便利、流动性最好的方式之一。新规极大丰富了银行间市场的可投资品类,相关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交易银行间市场上几乎所有的固定收益产品,并可自主决定投资及交易规模,参与深度和灵活性大幅提高,有利于扩大投资意愿。

穆迪公司大中华区信用研究分析部高级副总裁钟汶权表示,此次对外开放力度较大,一批新的投资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国内债市因此多了一个新的资金来源,这将促进国内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受投资渠道和投资额度的限制,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中国银行间市场的持有量较低。截至2015年一季度,境外机构等持有人民币债券资产仅占银行间债券总量2%左右,远低于新兴市场国家在资本项目开放初期的债券市场平均开放度8%。

中国地方政府今年有望发行2.8万亿元人民币的债券,在地方政府发债猛增的情况下,提高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将有助于促进对地方债券的需求。摩根大通估计,开放中国市场可能会让全球所持中国境内债券在五年内达到5000亿美元。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截至4月底,境外央行持有价值约1075亿美元的人民币资产。

“这笔庞大的资产需要通过投资来实现保值增值。”钟汶权表示,打开国内债市的投资渠道,会让对方放心持有人民币,并通过投资赚取回报。

多名分析人士表示,银行间市场开放,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一步,对帮助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推动人民币从结算货币到投资货币再到储备货币的转变。

当前,中国正采取系列重要举措,力争年内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包括使境内外个人投资更加便利化,改革事前审批制度和QFII投资渠道;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放松跨境融资管制,包括适时推出深港通;修改《外汇管理条例》,以适应资本更加自由流动的要求。

世界银行行长金墉日前在北京表示,赞赏中国政府推进改革的决心和应对挑战的积极举措,相信中国仍将致力于金融业改革。(记者 李建华 杨溢仁 刘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