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是这样育成的!!

下图是一个脱粒机,是一个正在脱小麦育种中高代品系升级的国产脱粒机。

由于脱粒机制造粗糙,脱粒机内存留籽粒过多,所以一个材料脱粒结束后,工作人员要用吹风机将脱粒机里边吹一遍,再让脱粒机空转工作一会,待出料口(籽粒出口)没有籽粒蹦出后再进行下一个材料(品系)的脱粒。工作人员手中的吹风机在一边放着几个,都是已经用坏了的,由此可看这个清理工作量和时间的巨大。

一般清理一个材料所花的时间是三五分钟,在清理过程中,工作人员是一直在用一只手来托举着脱粒机的上盖。据干这活儿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这个盖子有30市斤,一天要举上百次,每次三五分钟,一天下来,胳膊和这只手就疼的不行了……这是一个20多岁年轻人跟我说的,我听了害怕啊!

就即使是这样,下一个材料(品系)的籽粒里边也还是必须有一些上一个材料(品系)的种子……我们区域试验还要新品种参试时的纯度必须达到多少多少,不然会一票否决制,唉残忍了一点啊!

一年有几百升级品系,在包括其它材料,这个季节最少也要脱上十几天,能不能育成品种我不管,就这个罪、这个累,他们没少受!这就是我们的小麦育种,这就是我们国家近期在鼓励和倡导的公司育种和公司科研!由此,我想到了我们小麦组的前辈——张树臻老先生讲的我们前辈们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脱粒方法——育种家们自己制造一个半个人高、上边开口的锥形铁桶,人钻到铁桶了去摔打小麦进行脱粒。锥形铁桶的作用是防止籽粒烂蹦……可想而知,当年蔡旭先生团队的艰辛……但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国家的火箭也上天了,飞船也会回来了,也开始会转基因了……可实实在在的农业应用科研条件呢?进步了多少?在这方面,洋人总在玩儿真的,总在比我们强!他们就是比我们看得远,就是关注“三农”!

下图地上是一把铡刀。铡刀是专门给牲畜铡草料的,现在已经很少见到或用到这个东西了。但我们的小麦育种还在用!因为脱粒机是全喂入式,所以带根的小麦必须要将根去掉,这铡刀就派上了用途。我们小麦育种机械的落后,给我们的感觉总是在拍过去时的电影。这就是农业应用科研,这就是我们的小麦育种!

下图:三个人在用铡刀铡升级麦捆。一人把麦捆放到铡刀代齿的架上,对面的人帮助将麦捆贴到铡刀根部(这样容易将整?y的麦子铡断),另一人握住刀柄向下用力……

图片中地上的小沙袋是脱粒后的种子,还有大量的麦捆……这就是基本的脱粒场面。这一天,已经是7月5号,距这里的小麦收获已经过去了一个月有余,看看地里小麦收获后的玉米苗,已经也有六七片叶了。

不少的人了解一些小麦育种,但了解的面窄,大多数在选择时到我们的小麦育种地看看游游,在深入一点,顶多也就是拿把绳子摆开不专业的架势,选几棵单株而已。他们同我们一起享受了小麦田间最美好季节的氛围,给他们留下的印象也就是这样——舒舒服服咣里咣当的小麦育种。就是这样,当他们离开时,一些不多的人还客气的说我们辛苦啦和辛苦啦云云,虽然这些是不多的人,但还是那能够令我们感动半天半天的,在此我谢谢他们的体谅!同时也感谢他们。但上述这些,这些咣里咣当以外的东西,又有几个人知晓呢?有几个人见识过或者是愿意见识这些呢?没有!至少是不多!当然,做什么事都有辛苦,都有困难,都不容易,小麦育种、特别是一些还在刚刚起步的没有拿到国家更多资助的小麦育种则更是困难重重,艰辛多多!我们国家工业不是很落后了,科技也是在迅猛的发展着,但育种机械这一块,与洋人相比,相差太多太多了,排除那些有银子购买进口机械的单位和部门,几十年的差距还是有的,为什么呢?难道这些不重要?还是别的什么?

国家盯着粮食产量,关注出成果,关注“三农”,可这应该属于“三农”的一部分啊!高级一点的收割机我们造不出,高级一点的播种机我们造不了,但就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脱粒机也造得如此的糟糕,脱完一个材料非要剩一些籽粒在脱粒机里边?我就不明白了,能有这么难?难道非要等到我们都有了或弄到国家的“大钱”后,从国外进口吗?

当然了,对于这些育种人来说,再苦再累也会坚持干下去,没有什么高大上的理由,只因为他们就是干这一行的,干这一行就要说这一行的事儿、干这一行的活儿——育成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