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的总体思路
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的四个技术支撑点
我们正面临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在这过程中,必然引起耕作制度的一系列深刻变化,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人员必须适应这场巨烈变化。
过去二十多年,我国玉米生产75%的增产贡献来自扩大种植面积,而提高单产的贡献约占25%。今后的主要潜力在提高单产。要把单位面积产量增益速度恢复到七十至九十年代中期每年每公顷126公斤的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进口粮食的依赖。这在技术上可行,而且不复杂。通过成熟的实用先进技术的集成与组装,示范与推广,可以基本实现2020年的增产目标。
全程机械化是核心
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是基础
品种创新是支撑
病虫害防控是保障
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涉及到很多技术领域,但目前要抓住最迫切的制约因素和关键环节。从科学研究来说,要转变观念,施行“一机两改”战略。即推行全程机械化,以机械化带动品种改良,带动土壤改良。
农业部种植业司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一增四改”的技术路线。今后要把这些技术路线逐一落实。
“一增四改”暴露出农业技术层面的两个不适应,即土壤不适应和品种不适应。于是我们针对性地提出“一机两改”技术发展战略。
首先是改良土壤。就是在机械化带动下,在北方旱粮产区推行深松改土,包括秸秆还田技术,提高土壤水和肥料的利用率,进而提高土壤的抗灾减灾能力。
第二是品种的不适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育种方向偏离市场需求,培育的品种不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国家玉米产业体系启动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扭转育种方向、育种目标和技术路线。经过科技人员十几年的努力,现在绝大多数育种者扭转了方向,取得了显著进展。
明确了以机械化为核心,调整育种方向和技术路线。玉米产业体系与44家企业紧密合作,培育矮秆、早熟、耐密植和适宜机械收获的新品种。在转变育种方向的前提下,我们从美国引进300份比较先进的商业自交系,快速繁殖,发放给体系内外的育种单位和企业。几年来累计发放了约4万份。同时,建立新品种测试网,面向企业加强人才培训,普遍提高育种能力和水平。
技术措施
玉米成熟技术的集成与推广
进一步提高主产区的玉米产量:
第一、要培育和推广高产、早熟、矮秆、耐密植和适应机械收获的新品种。
第二,通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耐旱品种和工程投入措施,提高玉米生产的抗旱能力。
第三、扩大推行机械化免耕精量播种技术。
第四,推广植物保护的统防统治。包括生物防治技术,重点对象是玉米螟、二点委夜蛾、黏虫和蚜虫等,减轻病虫害的损失。
第五,推进全程机械化作业,重点是精量播种和机械收获技术。还要重点推广深松改土技术,提高抗灾减灾能力。
技术培训。
在现代农业发展阶段,要调整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的策略与方式。今后,技术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各级农业技术人员,农民合作组织、农机手和家庭农场主。技术推广要与高产创建紧密结合,在创高产的现场展示品种和技术,进行现场培训。
国家玉米产业体系将发动各地科技人员开展东北和黄淮海地区的玉米增产模式攻关,经过成熟技术的集成,提出各地区的玉米增产模式,通过高产创建,向农民展示和推广。专家和试验站长都要参加当地的高产创建,提供技术支撑。增产模式的集成创新要持之以恒,不断总结经验和向前推进,将会稳步提高全国玉米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