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水稻优质栽培可高产

水稻的生育类型

水稻的生育类型是指水稻分蘖终止期(拔节期)与稻穗开始分化时期之间不同起讫关系,水稻开始穗分化与拔节的关系分为三种:

重叠型穗分化先于拔节,即分蘖尚未终止穗开始分化,分蘖期与长穗有部分重叠。作为三熟制栽培的双季稻或早熟的中稻属次类型。

衔接型穗分化与拔节基本同时进行,也就是分蘖终止期便开始穗分化,即分蘖期与长穗期相衔接。地上部有5个伸长节的中熟品种,生产中促控结合的多是迟熟的中稻和早熟晚稻。

分离型拔节先于穗分化,分蘖终止后10~15天开始穗分化,即分蘖期和长穗期相分离。地上部有6个或6个以上的伸长节属于该类型。由于它营养期偏长,所以在栽培上应控制前期生长,确保安全成熟。大多迟熟的晚稻属此类型。

种植区域

水稻生长的最北限是中国的黑龙江省呼玛。但主要的生长区域是中国南方、台湾、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南亚、地中海沿岸、美国东南部、中美洲、大洋洲和非洲部分地区,中国北方沿河地区也种植稻。也就是说,除了南极洲之外,几乎大部分地方都有稻米生长。

华南双季稻稻作区位于南岭以南,我国最南部。包括闽、粤、桂、滇的南部以及台湾省、海南省和南海诸岛全部。

华中双季稻稻作区东起东海之滨,西至成都平原西缘,南接南岭,北毗秦岭、淮河,是我国最大的稻作区。

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地处云贵和青藏高原,黔东湘西高原。

华北单季稻稻作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关中平原以东,包括京、津、冀、鲁和晋、陕、苏、皖的部分地区。

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位于辽东半岛和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及内蒙古东北部。

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与青藏高原以北。

优质高产栽培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的品种:选用米质好、抗稻瘟病能力强,产量高的水稻品种进行高产栽培。

旱地育秧

选好苗床选择离家近便于管理、肥沃疏松的旱地作育秧苗床。育一亩大田的秧苗,需长7米、宽1.2米(净播种面积)的苗床4厢。

精细整理苗床苗床按1.7米开厢,厢面宽1.3米。

浇透底水与苗床消毒整好的苗床上只用淡粪水或清水浇透(底水不足出苗时间长出苗率低),然后用敌克松进行土壤消毒。每亩0.1公斤。

适时播种播种过早遇寒潮低温将造成烂种,播种过迟管理难度大,秧苗生长过快难以培育壮苗。

精细播种盖土

盖膜必须盖2层膜(第一层保湿,第二层增温)并将膜的四周用土压紧封严。

苗床管理

适时揭膜(苗高达1~1.5厘米)从拱棚的一端将平盖的第一层膜抽掉,在晴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揭开膜的两端通风炼苗,三叶一心时,可全部揭掉。

防治立枯病秧苗一叶一心时,每亩用50克敌克松对水100公斤均匀地浇洒在厢面上防立枯病,如雨水多时,间隔5天用同样浓度的敌克松药液再预防一次。

追苗肥从二叶一心开始施肥(最好用不是沼液的粪水,如用沼液必须用一桶沼液对4桶清水,严防因沼液浓度过高导致烧苗),苗床上严禁施用尿素和碳铵。

适时移栽在秧苗叶龄达3.1~4.1叶时为移栽最佳移栽期,在移栽前一天的下午在苗床上浇一次透水,有利于第二天拔苗,拔苗时尽量多带泥,可减轻植伤和有利于栽后早发苗。

插秧与大田管理

整地适宜采用免耕栽培的田块则不需要进行耕整,只需在移栽秧苗前的3~7天喷施除草剂灭草,然后灌水施肥后就可插(抛)秧苗。不宜进行免耕栽培的田块在撒施农家肥后进行翻耕,化肥一定要施匀,有利于肥料均衡供水稻吸收利用。

配方施肥每亩大田按农家肥1~1.5吨,三元素复合肥(BB肥50公斤,锌肥1公斤。或者自配肥每亩:碳铵25~30公斤,磷肥(过磷酸钙)40~50公斤,氯化钾10~15公斤,锌肥1~2公斤。

插(抛)秧浅水插秧(水深1~2厘米),抛秧的要选择天气晴稳后进行,田中水要放至高处现泥,防止水深后漂秧,才有利秧苗迅速扎根。行株距33×15~18厘米进行,保证每亩1.1~1.3万丛。

水分管理有效分蘖终止期(6月中旬初)排水晒田,晒至田边开小裂口,下田脚不沾泥为止,孕穗期保持3厘米左右深的水层,稻穗低头散籽后田中管水干湿交替(后水不见前水),保持稻根活力。

水稻生长习性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是水稻土最好。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

相对湿度50%~90%为宜。穗分化至灌浆盛期是结实关键期;营养状况平衡和高光效的群体,对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意义重大。抽穗结实期需大量水分和矿质营养;同时需增强根系活力和延长茎叶功能期。每形成1千克稻谷约需水500~800千克。

分蘖期管理

水稻分蘖期是确定有效分蘖的关键时期,是获得高产的基础。管理技术的重点是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土质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全苗、壮苗。前期以“促”为主,促进前期有效分蘖增多;分蘖后期以“控”为主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确保穗多粒大。

科学管水

移栽成活期应保持田水3~4厘米,使田间形成一个比较合理的保温、保湿环境,促进新根发生、迅速返青活棵。返青后,秧苗进入分蘖期,应进行浅水灌溉,一般保持2~3厘米水层。当水稻分蘖达到预计产量要求的分蘖数量时,要排水晒田。晒田对土壤养分有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对控制水稻群体、促进水稻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培育大穗多粒有较好的作用。晒田一般掌握胶泥田、低洼田、过肥田重晒。砂质田、瘦田轻晒。一般晒到田面开小裂,脚踏不下陷,叶色褪淡,叶片直立为止。这样可控制无效分蘖的产生,增强抗倒伏和抗病虫害的能力。

早施分蘖肥

水稻返青后需肥量逐渐增加。此时,根系多分布于表层土中,养分供应不足,应及时施用分蘖肥。一般亩施尿素4~5公斤,均匀撒施,保持浅水层。施肥应掌握肥田少施,瘦田多施。施肥方法:一是要早施分蘖肥。一般返青后立即施用。二是要看苗施肥。长势好的地方少施,长势差的地方多施。这样全田长势能达到基本一致。施肥后,田间要保有水层,不能排水,自然落干后灌水。

病虫害防治

主要的病害有叶瘟和纹枯病。

叶瘟的防治。在叶瘟初发期,亩用75%三环唑30克或40%富士一号乳油100毫升,加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

纹枯病的防治。在分蘖末期,丛发病率达5%以上时每亩用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5克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加水40~50公斤喷雾,重点喷水稻的中下部叶片。

主要虫害有水稻螟虫、稻飞虱。

水稻螟虫的防治。防治适期是分蘖盛期,从害率达1%以上时用药防治。防治方法:每亩可选用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或90%晶体敌百虫200克、25%杀虫双水剂200毫升、80%杀虫剂50克,加水40~50公斤喷雾。

稻飞虱的防治。当10丛虫口达50头以上时及时用药防治,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克或80%敌敌畏100毫升、25%扑虱灵20克加水40~50公斤喷雾。

张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