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农业不是“唐僧肉”


资本过剩催生最大污染源

今天,我们各级官员、学者,经常不假思索地,简单地把以土地规模经营,作为农业改革和农村制度建设目标的时候,大概少做了一项工作——索引历史文献。

1955年,随着国家工业化的推动,中国开始批量生产50马力的拖拉机,因为不被广大农民所接受,工业各部门普遍要求中央提高农业组织化的程度,让工业品有条件下乡。1956年,为了国家工业化,从农业部门顺畅地提取原始积累,中央正式提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同时将农村合作社由“初级社”升级为“高级社”,以乡为单位集中土地,形成数万亩土地的规模经营,开启了中国28年的农业集体化历史。

结果怎么样呢?在此不多作论述,有能力的人自己思考。

当我们判断农业的未来时,该以什么现状为出发点呢?

根据国务院2010年公布的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来看,农业已经超过工业和生活污染,成为第一大污染源。三四十年前,农业可能不是那么现代化,自身收益很低,但它和资源、环境之间的结合是正向的,呈现出“正外部性”的状态。现在则呈现出双重负外部性,一重是造成严重的自然环境破坏,另一重是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原因在于全球三大资本: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都过剩。

首先看金融资本,我们都知道当下世界资本市场热钱横行,它的特点是要求短期回报,进入农业这样需要长期、持续投资才有稳定回报的部门,很可能产生严重的问题。比如我们的牛奶制品行业面临的危机,就是由当年一笔不到5000万美元的热钱引发的。

当年这笔要求短期回报的热钱,投到某知名企业之时,不可能拿去种植操场、建设基地和培养农户,而是去抢奶源,把奶牛市场搞乱了,供需关系严重扭曲,奶牛养殖户开始添加三聚氰胺。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丑闻曝光后,中国的牛奶制品行业受到摧残性的打击,也由此引发了政府信任危机——即使保证牛奶制品没有问题,老百姓也不信。

其次看产业资本过剩。这个时间更长,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时,中国就已经出现工业生产过剩的问题,为了防止由此引发的经济危机,我们引导工业资本进入农业,拉长产业链,以远期过剩掩盖当期过剩,在工业和农业同时扩大投资,拉动经济连续增长。 共4页: 上一页1234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