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非洲提供发展模式参考
国际关系专家查尔斯·卡拉沃勒近日解读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非洲进行大规模投资的原因,他认为,对非洲而言,中国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贸易和投资的关系,而是为非洲提供了另一种社会政治发展模式。
在伊洛林大学研究生部举行的研讨会上,卡拉沃勒在报告中指出近年来,中非关系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4年,中非双边贸易额达到约1200亿美元,而美国对非洲的贸易逆差达到170亿美元。
另一方面,非洲正在努力增加收入减少贫困、促进本国消费、实施工业化发展支撑其经济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在为本国经济发展和工业扩张寻求资源时,也在努力为其产品和服务寻找新市场。
他指出,加强国际间工业化合作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很多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起飞”或工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迫切需要大规模的外资资本、设备和技术。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拥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生产力,例如先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设备,成熟可靠的技术和成本效益。
“此外,中国持有大量资金和外汇储备,将在未来5年内,进行超过6500亿美元的海外投资,这将为中国的全球工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基于这些因素,很多发展中国家积极寻求与中国在生产力方面的合作,并且这种合作的空间和机遇非常可观。”他补充说道。
卡拉沃勒指出与中国的合作不附加任何条件,这与西方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往往使得非洲领导人毫无“讨价还价的余地”。
从地缘政治均衡角度考虑,卡拉沃勒设想中非关系的发展是以双方的历史关联为基础的,双方希望通过打破现有的规则和体制,发出南半球的声音、改写现有的全球秩序。
尽管这种关系需要经过严酷的考验,卡拉沃勒认为中非关系已经开始挑战西方推崇的观点,即全球稳定能通过国与国之间在国内政策标准上的一致实现。对他来说,毛泽东提倡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中国的“非洲之路”提供了理论支持。
本报记者曲晓丽编译自尼日利亚日报《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