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小麦价低难卖

前几天在一则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里,我又听到了今年小麦“连增”的报道。报道里还顺便说了一下今年小麦粮食购销市场不瘟不火的尴尬局面,并由专家对这种“卖粮难”的现象进行了分析解读——首先是今年小麦的库存较充沛;其次是按照今年小麦的市场行情,小麦价钱已经失去了像去年一样,到了八九十月份有一个上涨的可能;另外,就是今年国际市场小麦的价钱明显的低于我们、且质量还有保证。

辛辛苦苦种植了一个循环,小麦收获了,产量又“连增”了,但却卖不出去了,换不成钱了……此时的农民该怎么想?该怎么做?该有什么招?说句实话,所以的“有把儿烧饼”都不在农民手里攥着!农民是无可奈何的观望,和无可奈何 的等待。

对!国家的最低粮食保护价早早的就出台了,是打着保护农民利益的“旗号”出台的。这都没错,但有了保护价又怎么样呢?没人收购还不是等于白搭,农民还不是只能“望梅止渴”!

近些天,我还听说,有些地方的小麦价钱开始落了,从开始收获时的每市斤1.15元或1.18元落到了现在的一块钱以下,且还有继续下落的可能。生产小麦所有的东西都在涨钱,小麦却在落钱,这将是一种什么局面呢?这将会给接下来小麦的再种植、再生产带来什么影响呢?

难道我们真的相信国际市场比我们价钱便宜的小麦能够养活我们中国人吗?能够供应我们吃馒头、吃烩面吗?回答应该是:呵呵!也只能是呵呵啦!

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专家分析得有些是对的,但也并不完全。其实,今年小麦收购“冷清”还有一个问题被我们忽略了,这就是今年的小麦质量不好,特别是黄淮和黄淮以南的一些小麦产区由于今年小麦的病害较重,在收获前后又遇到了阴雨,使得小麦的食用性和安全性都大大的降低,质量难以保证。这些或这样儿的小麦在我们(国家)的食品检验和监测标准都不健全的时候还准许存在,但今天我们与“国际接轨”的多了、甚至是有些不接轨不行了,粮食和食品标准还会先行。粮食企业和粮商也逐渐开始在注意这些了,因为这些将与企业的效益相关,与企业的生存相关。所以,现象带出了本质,这是我们不该回避的问题,这也是迟早要暴露的问题。

近些年,我们玩儿命的追求产量、追求“连增”,玩儿命的在不吝惜投入,导致了众多不和谐小麦生产现象的发生,这些现象应该说还只是一个开始,刚刚开始!

而我们为这些、像是今年的小麦收购和价钱一样,该付出代价我们也是刚刚开始。只是,这些代价不该由为我国经济、政治,甚至是政权的稳定做了长期贡献的农民来承担。哎,说到这里,话又说回来了,农民不承担,谁又来承担呢?!

小麦还在落价儿,小麦还是没有人收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