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出来的中国机器人崛起之路让欧美难过

几天的科技新闻,漫天都是这条消息:阿里巴巴和富士康各向软银旗下机器人公司Aldebaran注资一亿一千八百万美金,推动其主打产品机器人Pepper的销售。

还没等尘埃落定,软银又向仓储机器人初创公司Fetch注资两千万美金——这家公司甚至成立还不到一年。

随后,软银宣布阿里巴巴和富士康入股软银机器人控股公司SBRH,这让SBRH的估价达到了五亿九千万美金,阿里巴巴和富士康各占20%股份。

软银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孙正义表示:“自从成立之日,软银一直秉持技术创新造福大众的核心理念。作为实现公司愿景的第一步,我很荣幸今天与阿里巴巴、富士康携手,将包括Pepper在内的机器人业务带到全球,同时为了让全球更多人享受智能生活,并致力于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产业公司。”

本文不会过多纠结于Pepper机器人本身的问题,诸如它的漂亮外形,以及关于其是否实用的争论。

趋势往往比具体的事件更值得注意。事实上,2015年的中国已经发生了一系列对国外机器人科技企业的重磅收购或投资。在机器人产业爆发式发展的当今世界,中国正以这种方式弥补技术落后的缺陷,甚至开始占据优势。

马云郭台铭在Pepper上投资,既不是一个开始,也不是一个结束。

一月:蛇吃象 自平衡车鼻祖被收购

2001年,一台仅用两轮驱动,可以自平衡的个人代步车引起世人的关注。Segway,被媒体称为“未来的交通方式”,创造了崭新的一片市场:

图:Segway的自平衡车以其超强的性能闻名

“Segway在发展之初迅速成为世界各大知名媒体的焦点,资本界的宠儿,前后融资超四亿美金,美国著名风险投资基金KPCB更是重仓持有;获得社会名流的追捧,从乔布斯的盛赞到前总统布什将其作为国礼赠予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被顶级品牌竞相追逐,法拉利(Ferrari)在六十周年庆推出了Segway PT法拉利限量版,香奈儿(Chanel)也推出了与Segway的合作款。”

——引自网易科技

九号机器人Ninebot,一家北航校友12年成立的北京企业,从事于个人自平衡车的生产。自平衡车行业的老大是谁?当然是这个行业的创造者——Segway。Segway的自平衡车在性能上较同类产品有绝对优势,其售价也高得多,约4万元人民币。Ninebot则主打中低端市场,推广千元级平衡车。在Ninebot和Segway之间,曾有着知识产权的一系列纠纷,然而这一切争执都在今年一月份,随着Ninebot对Segway的设备、技术、知识产权的全面收购而石沉大海。

收购的价格没有对外公布。其实Segway的实体资产并不是重点,真正让人关注的是随着Segway一起归入Ninebot名下的那四百多项关于个人交通设备的专利。Ninebot一跃成为世界顶级自平衡车企业。

Ninebot如何买得起Segway?蛇吞象的背后,是小米、红杉、顺为、华山的联合8000万美元投资。

拿下Segway后的Ninebot意气风发。而国外媒体则对这次收购非常失望。Robots Dream的专栏写手Lem Fugitt对此评论说,“尽管Segway的管理层竭尽全力把这次并购往好的方面描述,从长远来看,这将是对美国技术、知识产权和制造业的一次重大损失。”

对此,Segway的总裁Rod Keller本人则看得很开,“如果你不能打败他们,那就加入他们。”

四月:中国风投两亿美金控股俄国创业孵化器

Skolkovo基地是位于莫斯科外的一所在建产业园区。其目标是作为俄罗斯初创企业的孵化器,推动俄罗斯科技向实用产品的转化。今年四月份,Skolkovo同浙江的赛伯乐投资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赛伯乐向其注资2亿美金,用于在IT、宇航、通信和机器人产品上的开发。

赛伯乐是中国最大的风投公司之一。这家位于杭州的企业还将杭州建立一个机器人中心来支持Skolkovo的研究。

图:Skolkovo基地内的公司之一ExoAtlet 将从这项投资中获益。生产医用外骨骼的ExoAtlet希望将外骨骼的价格降低到一万美金左右。

四月:中国南车收购英国知名深海机器人公司

“英国Specialist Machine Developments Limited( SMD)公司是全球深海机器人第二大提供商和国际领先水平海底工程机械制造商,在海底自推进式挖沟、线缆敷设工程机械领域,占有全球半壁市场,也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商业海底采矿设备提供商,其产品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财新网

今年4月15日,国企中国南车旗下子公司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斥资约1.3亿英镑(约合12亿人民币)正式收购SMD 100%的股权,正式开始了发展海工装备产业。

这次收购将让中国获得深海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和设备。同时,SMD的成熟工业平台和全球销售网络将让南车顺利进入全球深海市场。

一系列收购引起西方媒体的注意。《经济学人》进行了这样一个统计:

中国在欧洲的交易额从2010年的20亿美金暴涨到2014年的180亿美金。中国政府2011年发布新的五年计划以来,中国的公司奉行原则,在国外大量进行先进技术、高质量品牌的收购。过去中国的国际贸易主要是国企购买原材料。而现在,高附加值的产业成为主要目标,私有资产在快速流动。

六月:阿里富士康入股软银机器人

最后来说说Pepper。当然它不是被中国人收购,是被中日联合搞定了。为什么说这件事也让欧洲人不爽呢?很简单,生产Pepper的公司——Aldebaran可能要消失了。对于这家以机器人Nao闻名世界的法国机器人公司而言,软银和富士康的加入意味着自己已经走向覆灭。

图:Nao是世界上商业化最成功的的人形机器人平台之一

Pepper只是Aldebaran三大机器人项目中的一个。而现在,除了Pepper的所有其他机器人项目都已经被迫停止,包括你们熟知的Nao。软银的团队整个接管了Pepper的软件开发,让Aldebaran不得不裁掉一大批员工。而现在富士康整个接管了Pepper的生产制造。一位匿名的公司内部执行官半开玩笑地这样评论公司现状:”要我说,富士康偷走了我们的硬件,软银偷走了软件,Aldebaran就这样被抽干了。“

有趣的结论

我们已经听惯了对中国经济发展科技含量低的批评。现在看来,在资本主义的世界,中国反而可以更容易地实现赶超——谁的技术牛,买过来就行了,反正老子啥都缺就不缺钱。除了少数军工,在很多领域技术都是可以买得来的。

土豪翻身当大佬。

面对国外先进技术,中国从过去技术不如人时期的抄袭仿冒,前进到了现在见谁好直接拿下的新阶段。

另一个有趣的结论是给留学生的。很多想创业的中国优秀学生,在“留在国内抓住机遇”和“出国去硅谷之类创业环境好的地方”间非常纠结,虽然据我观察有机会的基本都会选择后者。我想说,不用纠结,去硅谷吧。只用记住一点。

在你上市时,找准买家,转眼就变回中国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