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以安为先 转基因水稻产业化前路漫漫

摘要: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已接近18亿亩红线,耕地资源非常紧张,如何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非常关键,但确保粮食安全才是重中之重。转基因水稻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从病虫害方面确保粮食安全,但其在基因重组过程中潜在的致敏性和致毒性尚无法保证。我国法律规定转基因食品入市前都要通过严格的安全评价和审批程序,因此,转基因水稻产业化之路也要严格依照法律程序来慢慢实现。

今年7月,我国61名院士联名上书国家领导人,请求转基因水稻产业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10月19日,“全国首届黄金大米品尝会”在武汉华中农业大学举行,300多名转基因铁杆支持者参加了活动方组织的报告会,并参加了设在华中农大国际会议报告厅的“转基因大米晚宴”,转基因食品再次登上舆论峰顶。

中信建投经济咨询食品行业研究员杨潞青认为,转基因食品是一种新兴事物,但由于其存在的潜在风险,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欧盟法律明确表示,对转基因食品不欢迎,对进口食品的转基因监测相当严格;美国则对转基因食品的审批、管理和标识制度都相对宽松,目前美国是转基因作物种植的第一大国,90%以上的大豆、50%以上的玉米、小麦是转基因的,60%以上的加工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我国对于转基因生物的进口、加工和标识也出台了相关法律,转基因食品在我国还比较罕见,到目前为止,经农业部生物工程安全委员会准许商业化的转基因食品只有西红柿和甜椒。虽然我国农业资源相对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粮食压力问题也比较突出,是否推动转基因水稻产业化将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

为应对全球粮食紧缺问题,国外许多国家纷纷放宽了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数据显示,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由1996年的170万公顷发展到2012年的1.7亿公顷,17年间增长了100倍。截至2012年底,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批准转基因作物进口用于食品、饲料或种植。其中,已有28个国家批准了25种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势头已经相当迅猛。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已接近18亿亩红线,耕地资源非常紧张,如何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非常关键,但确保粮食安全才是重中之重。转基因水稻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从病虫害方面确保粮食安全,但其在基因重组过程中潜在的致敏性和致毒性尚无法保证。我国法律规定转基因食品入市前都要通过严格的安全评价和审批程序,因此,转基因水稻产业化之路也要严格依照法律程序来慢慢实现。

以已经产业化的转基因大豆为例,我国对转基因大豆进口的批准也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经历了长期的严格的安全性检测。转基因大豆大规模种植已有17年历史,目前我国的转基因大豆主要是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进口,国内外均认为已经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不存在食用安全问题。转基因大豆相比传统大豆具有成本低、出油率高的优势,在下游产业链中,由转基因大豆生产的食用油已占据市场的半壁江山。

中信建投经济咨询研究总监周锐指出,生物技术的突飞猛进带动了转基因食品的不断发展,从全球范围来看,2012年全世界有28个国家1730万户农民种植了25.5亿亩转基因作物,转基因食品的发展锐不可挡,特别是对于粮食资源紧张的地区来说,转基因开辟了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另一条途径,但是科技是把双刃剑,转基因食品在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它的安全风险也是公众最为担忧的因素,如何协调好技术研究和产业化之间的关系,是摆在政府面临的一道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