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科技列车丹东行”活动圆满结束

5月20日上午,随着K28次列车缓缓驶进北京站,历时5天的“科技列车丹东行”活动圆满结束。活动期间,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复旦大学等单位的127名专家深入辽宁省丹东市及其所辖的东港、凤城、宽甸等3个县(市)的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服务活动150余场。据不完全统计,活动期间,近2万名群众直接参与活动,间接参与活动人数达10万余人。
宣传激励政策,提升创新创业意识。活动期间,针对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围绕提高创新意识、激发创业热情、培育创新能力等方面,共举办2场大型报告会、10场研讨会、4个专题培训班,极大地提升了丹东地区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家及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依托科技支撑,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组织了7个农业科技特派团的专家奔赴各县(市区)农业产业基地开展专项技术服务,针对丹东地区果蔬产业、草食畜牧业、中药材产业、水产品加工及乡村旅游等领域,深入田间地头,现场与农民交流互动、指导生产,并举办农业技术培训25场,培训农民3000人次,大大提升了丹东地区农业种养殖水平。组织了6个工业科技特派团的专家深入丹东重点企业,组织项目对接活动60多场,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60余项,并促成部分重点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达成合作意向14项,有效促进了当地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鼓动创业热情,搭建创业合作平台。为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新局面,开展了优秀特技特派员巡讲活动和基层科技特派员产学研融服务对接交流活动。来自不同地区的优秀特技特派员代表们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向150多名满怀创业激情的学子们讲述了创业历程,分享了成功经验,剖析了失败原因。朴实的语言、生动的事迹引起了在座大学生的强烈共鸣,激发了他们的创业热情、树立了创业信心。而备受关注的对接交流活动,则吸引了来自8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特派员、专家、金融人士和科技主管部门代表110多人参加。活动以专题报告、座谈、交流互动等形式,分享创业经验、推介产品技术、对接服务需求,运用市场机制调动丹东农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为丹东地区农技人员和涉农企业搭建成果共享与创业新平台。
贴近民生需求,创新医疗服务形式。现场咨询和医疗义诊是科技列车行的传统项目,科技列车开到哪里,白衣天使就服务到哪里。今年这样的传统项目在丹东地区依旧受到热烈的欢迎,有近千名群众直接受益。医疗专家除在医院、诊所坐诊带教外,还实地会诊查房44例,开展讲座10场,280余名患者和群众聆听了讲座,让群众的疑难杂症在家门口得到解决。5场针对当地基层医务人员的医疗专题讲座,为医务工作者传技送宝,提高基层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传播科学知识,助力农村科普宣传。科普宣传是每年科技列车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科普分队先后深入到东港、凤城、宽甸等县(市区)的学校和社区,面向5000多学生和群众,开展了12场科普宣传活动。期间还巡展了近400幅2014年国家科技奖励成果、人脑认知科普知识及优秀环保创意科普作品,放映了9场次科普公益电影(活动结束后将继续在当地农村放映近3000场次的科普公益电影),科技部等各部委捐赠了《农村科技口袋书》等科技图书,极大地丰富了丹东地区农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大力宣传活动,扩大活动社会影响。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活动,主办方开通了“科技列车行”微信公众号,10天时间内共推送“最美丹东”、“亲历者说”、“现场快报”、“媒体声音”、“感动瞬间”、“记者手记”、“微科普”等信息40多条。同时,来自新华社、新华网、经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电影报、中国农村科技杂志、粮食经济杂志社、辽宁和丹东本地共计20家平面媒体和网络全程跟踪报道。截至5月28日,百度搜索相关信息139万条。
“科技列车丹东行”由科技部、中宣部等12家单位联合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各方严格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在给丹东人民送科学、送文化的同时,成功地将创业的理念送到了丹东,将创业的故事讲到了丹东,将创业的方法教到了丹东,将创新的服务送到了丹东,将创业的项目落到了丹东,有力地推动着边疆地区发展提速、提质、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