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掀“头脑风暴” 为应对气候变化支招

怎样唤起普通民众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如何集全社会之力共同应对气候变化?2013气候传播国际会议将于10月11日在北京开幕,来自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届时将为这些难题支招。

作为一种传播活动,气候传播旨在使公众理解气候变化的相关科学知识,并促成行动。

2013气候传播国际会议将 以“气候传播:角色定位与全球合作”为主题,围绕气候变化的影响,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知,以及政府、新闻媒体、非政府组织、企业等不同主体在气候传播中如何有效合作等若干议题,展开探讨。

作为此次会议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当前气候变化的危害日益加剧。

由于气候变化,全球多地极端天气轮番上演。2013年夏季,中国南方热度屡创新高,有7万平方公里国土气温一度超过40摄氏度;而北方则暴雨不断,多地降雨量打破历史极值。此外,美国、澳大利亚等也遭遇极端天气。

会议发起倡办方、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主任郑保卫教授对中新社记者指出,要解决气候问题,关键要取得社会共识,得到公众响应和支持。“任何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最后都要靠公众的自觉参与来落实。”

值得欣慰的是,中国公众愿意为气候变化付出行动。此前该项目中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0%的公众愿意为购买相应的环保产品支付更多费用;接近80%的受访者认为只有改变自己的行为,才能成功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这说明推广应对气候变化有很好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郑保卫说。

郑保卫表示,这次会议旨在进一步唤起公众关注气候变化和气候传播,推动全社会共同采取行动,促进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

事实上,不仅是公众,政府也已经认识到需要为应对气候变化付出努力。2013年7月,中美两国在华盛顿举行气候变化会议,准备在五大领域开展合作。

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以及国际发展及人道救援机构乐施会于2010年4月共同发起成立,致力于气候变化和气候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及国家气候变化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传播战略研究。

来源: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