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使用靶向治疗药物先做基因检测
发表日期:2015-07-07 03:07AM 阅览次数: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伴随诊断”正越来越多地用于疾病治疗领域。近日,记者从罗氏诊断召开的肺癌个体化治疗媒体会上了解到,以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检测来确定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能否使用靶向治疗药物,这一新的检测方式,已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并将促使肺癌个体化医疗的发展。
由于个体遗传基因差异性的存在,针对癌症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也因人而异。作为一种与靶向药物相关联的体外诊断技术,“伴随诊断”主要通过检测人体内蛋白、变异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不同类型的疾病人群中筛选出最合适的用药人群,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治疗。
据了解,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而后者占肺癌发病的比例高达80%,多数患者就诊时已为晚期。研究发现,间变性淋巴瘤激酶是非小细胞肺癌的关键启动癌基因之一。解放军第307医院肺癌多学科治疗中心主任刘晓晴教授告诉记者,针对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的患者,抑制剂“克唑替尼”是较好的治疗药物。它通过抑制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蛋白的生长和生存途径缩小或减缓肿瘤生长,疗效优于传统化疗,可显著增加肺癌患者的生存获益。可以说,“克唑替尼”靶向药物的出现,非小细胞肺癌呈现慢病化趋势。而罗氏诊断研发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检测可明确鉴别出患者是否是基因突变引发的肺癌亚型,帮助医生判断每一位患者是否能够从“克唑替尼”治疗中获益,从而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