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蔬菜种业做成扶贫事业
编者按近年来,绿茵种苗公司以“小种子、大产业”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河南省济源市的自然资源要素,抓蔬菜种子产业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把小种子做成了“大产业”。尤其是公司以建设国家级蔬菜种子生产基地为目标,带动王屋山区农民制种致富,更是将小种子做成了“大事业”。
本期,带您走进首批中国蔬菜种子信用骨干企业——济源市绿茵种苗有限责任公司。
海阔凭鱼跃。作为世界第一大蔬菜种子市场,我国巨大的市场规模为蔬菜种企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河南省济源市绿茵种苗有限责任公司从成立之初就紧紧抓住机遇,如今已发展成为国内蔬菜种企中的佼佼者。
把车间交给农民
科技扶贫+劳动力培训,6000余农户成了专业的蔬菜种子生产者
济源市位于太行山南麓,山区丘陵面积占80%以上,适宜的地理纬度、独特的小气候条件以及山区自然隔离的生态禀赋,使得这里成为了蔬菜种子的理想产区。同时,这里还有着10万余亩的土地适合蔬菜种子生产。
“改善山区发展环境,建设产业发展基地是推动蔬菜制种产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发展蔬菜制种产业,实施富民增收工程也是打好贫困山区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发展方向。”公司总经理侯三元告诉记者。
绿茵种苗从最初成立就一直坚持“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把济源山区在蔬菜制种上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并带动山区群众走向致富。
如今,绿茵种苗已经以王屋镇柏木洼、大峪镇东沟、承留镇李八庄、轵城镇枣树岭、梨林镇后荣、虎岭集聚区大驿等6大制种基地为中心规划建设了1.2万亩蔬菜种子生产基地,覆盖全市8个镇、96个行政村,年产蔬菜种子120万公斤,销售收入8300万元,带动了当地4000余户农民致富。同时,也把济源打造成了河南省最大的蔬菜种子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种子生产基地。
王屋镇柏木洼村的张国一直与绿茵种苗合作种植蔬菜种子,今年他种的60多亩的蔬菜种子又一次获得丰收。“白菜制种每亩单季收入在4000元左右,甘蓝制种每亩单季高达8000元。”说起蔬菜制种带来的效益,张国满脸的笑容。
“在济源市的蔬菜制种专业村里,仅靠蔬菜制种的年收入过万元的农户就占到70%,农民对蔬菜制种产业的积极性也非常高涨。”济源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技术推广上,绿茵种苗把“科技扶贫和劳动力培训”作为产业发展和扶贫开发的新模式、突破口,建立了完善的蔬菜制种技术服务体系,做到有蔬菜制种的地方就有技术人员的跟踪、全程技术服务。同时,重点加强新技术、新品种的培训与推广,真正提高当地农民群众的制种技术水平。
“通过常年科技培训和技术推广,我们已将把6000余农户培养成熟练的、专业的蔬菜种子生产者。”公司技术部主任常旭长说。
内外兼修科研功夫
对内,培养稳定的技术队伍;对外,积极开展科企合作
成立于2003年5月的绿茵种苗,目前是河南省唯一一个拥有稳定技术队伍的专业化蔬菜种子生产企业,唯一的AA级专业化蔬菜种子生产企业。从最初的几名员工发展到现在的72人,绿茵种苗一直重视技术队伍的培养。“我们对员工的技术能力要求非常严格,现在,技术人员占公司总人数90%以上。”绿茵种苗副总经理王国强说。
练好内功的同时,绿茵种苗也在不断寻找外源技术支撑。2005年,绿茵种苗成立“绿茵蔬菜种子生产技术研究中心”,与科研单位合作,专题开展蔬菜新品种的种子生产配套技术研究、示范和推广。2012年10月,中国工程院方智远院士的专家团队入驻绿茵种苗,成立了“河南省绿茵蔬菜种子工程院士工作站”,种子的质量提升获得了更强的科技支撑。
“我们已经拥有了一整套国内同行业领先的从亲本提纯、种子扩繁、田间去杂、去雄授粉、收打晾晒、精选加工到收贮保管等种子生产全过程的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体系。”采访中王国强自豪地向记者介绍,绿茵种苗先后组织完成了多项省级攻关计划项目和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率先在国内实现了甘蓝制种的工厂化营养液育苗和白菜制种的工厂化育苗,并实现了蔬菜制种的全程机械化。
经过多年的努力,绿茵种苗已经成为国内唯一的洋葱杂交种子产业化生产企业,白菜、甘蓝、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杂交种子生产技术也居国内外领先地位。2013年11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蓝雄性不育系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与新品种选育”中,绿茵种苗凭借在杂交种子繁育上的突出贡献获得了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
从源头上抓质量
种子质量是公司经营的保障,制种基地建设是种子质量的保障。
蔬菜制种是一项富民惠民产业,在济源也是一项特色农业。目前,济源市蔬菜制种已从单一的大白菜发展到甘蓝、萝卜、花椰菜、大葱、洋葱等30余类、400多个品种,制种面积已达3万余亩,种子产量240万公斤,实现产值1.8亿元,所生产的甘蓝、白菜种子可占到国内市场份额的30%以上。
产业风生水起的大背景下,绿茵种苗清晰地认识到,种子质量才是公司立于竞争不败之本。以“减工、降本、提质、增效”为目标,绿茵种业积极实施种子基地的改造提升工程,以保障种子质量。
2013年以来,绿茵种苗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重点实施王屋山高效蔬菜制种示范基地建设工程,使基地核心区可调水量达到8万立方米,彻底打破制约基地发展的水利瓶颈;新建轻钢结构育苗温室15栋、1万平方米,配备施肥覆膜起垄一体机、种苗移栽机、种子专用联合收割机以及各类精选加工设备,基本实现了蔬菜制种的“两头工厂化、中间机械化”。
“王屋山高效蔬菜制种示范基地建设工程也真正解决了影响产业发展的育苗成本高、种苗质量差、水利设施薄弱等问题,并加快种子生产基地的规模扩张与品质提升,创建蔬菜种子生产标准化示范区。”王国强高兴地说。
如今,绿茵种苗已经开始实施2015年工厂化育苗与节水灌溉建设项目,进一步打造优良的种子生产基地。“项目的建设一方面将改变传统农民小阳畦育苗方式,实现白菜制种和甘蓝制种的工厂化育苗,年繁育白菜种苗1500万株、甘蓝种苗1000万株,使亲本种子利用率提高15%,制种面积保障率达到100%;另一方面推广以膜下滴灌为主的节水灌溉技术,可使水资源利用效率达到90%,节水80%,肥料利用率提高20%。”常旭长说,两项技术的推广使用及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的建立,可使种子产量提高20%,种子生产综合效益提高15%。
对于未来绿茵种苗的发展,侯三元表示,绿茵种苗将继续坚持种子基地建设在构建现代种业体系、保障国家种业安全上的重要地位,以建设国家级蔬菜种子生产基地为目标,规划到2020年蔬菜制种面积达到3万亩,实现产值2亿元,带动生产基地150个、制种农户1万户,增加农民收入1.5亿元,把“绿茵种苗”打造成为专业化蔬菜种子生产的著名品牌。
范亚旭 本报记者 陈四化 张培奇
责任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