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辉:引进新品种先要做试验

提起谢辉这个名字,或许你会摇头不知,但在你的饭桌上,可能就有他选育的功能大米,航天大米;在你的菜盘里,就有他选育的紫薯加工成的粉条,黑皮花生;煮食的或许是他引进的鲜食糯玉米。他为大连的“米袋子”、“菜篮子”,增添了花色品种。而在大连农民朋友们的心里,这个名字再熟悉不过。谢辉培育的“良种”让他们的庄稼产值增长,也如一个风向标指引着他们,靠着谢辉提供良种保平安……

与种子结缘30年为更好的种子奔波

走进谢辉的办公室并没有多余的摆设,除了成堆的书籍、培育的各种种子标本,就是一块“以农为本”的牌匾。1956年生的谢辉,已与种子、土地以及农民有了30年不解之缘。

“水滴石穿,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成绩优良,不是天资高,而是辛勤学。”在于谢辉的交谈中,这句话他常挂在嘴边。谢辉出生在普兰店市莲山镇,高中毕业后他成为了当地一名水稻技术员,而后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农业技术推广和专业学习上,现今50多岁的他也已研究生毕业。他还用了十年时间在特种粮食的“五彩”上下真功夫,经过艰苦引选,水稻、玉米、大豆、花生、地瓜的红、黑、白、紫、绿,已出现在广袤的田野。

1997年,谢辉第一个把中国农科院培育的“中糯1号”鲜食玉米引进大连,在普兰店,分春、夏二季播种,均获得成功。这种玉米比普通玉米直链淀粉的分子量小,食用消化率高,并具有较高的粘性。鲜食玉米上茬种植冬小麦,2003年,进行前茬土豆覆膜试验,获得大丰收。实现了上茬土豆6000斤,下茬收入2000元,推广“中糯1号”鲜食玉米10万亩,做到玉米论穗卖。

国内外引进和培育新品种为农规避风险

“要在大连推广一个新品种,必须考虑它的抗病性、抗逆性和适应性。”谢辉感慨地说,那时候,农民对种子了解得很少,要么是因循守旧,种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种子;要么就盲目引进外地种子,结果蒙受巨大损失。“大连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很多内陆城市的种子拿来后,会出现“水土不服,甚至颗粒无收。”谢辉回忆,一名农村妇女的丈夫在外打工带回一些大豆种子,因为这种大豆在黑龙江高产,她于是一下子种了近5亩地,结果这种大豆因为北种南移,别人收成的时候,他们一家人蹲在地头嚎啕大哭。

而这件事至今让谢辉印象深刻。为了不让更多的农民不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为了让农民规避引种风险,他千方百计加大新品种区域试验的力度,高标准建设了9个品试点。“种子引进来了,我还开辟了一块20多亩的试验田,无论是玉米、水稻还是大豆,我先试种,效果好且研究明白了,我就推荐给农民。”

谢辉每年初春都亲自带队,跑北京、走山东、进沈阳,到各大农业科研院校,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从2006年起,先后从国内外引进新品种、新品系1639个。

订单农业、培育优质大米让农民增收

谈起农产品,谢辉话匣子一下子就被打开了。当年,谢辉从日本引进了“一见钟情”稻种并自行选育出“莲粳2号”,这个优良品种在推广种植后,很快打入了日本市场。“莲粳2号”水稻出口日本,2001年检测指标24项,2002年增至121项。2006年5月29日日本又出台农业投入产品的《肯定列表制度》,大米检测指标增至576项。“检测指标越来越严格,但“莲粳2号”产出的大米也全部合格。”据谢辉介绍,近六年间共向日本出口大米2.9万吨,仅此一项农民就增收2100万元。

面对着千家万户的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市场如何联结?由基本小康到小康社会如何跨越?对低水平种植,小规模经营,低效益运行的格局如何向都市型农业转变呢?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谢辉的脑海里,20年前,谢辉成立“普兰店市特种粮研究会”,并以此作为抓手,产前引导农民调;产中指导农民种;产后帮助农民销。形成农、科、教一体化,种、加、销一条龙的运作模式,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又做不好的难题,降低了农业生产的风险性,形成规模生产和规模效益,以订单式农业的形式,组织农民标准化生产。

而家住皮口镇城西村的农民李宝生,就是订单种植营养功能水稻“莲粳4号”。“到了秋天,这边能比高于市场价25%收购,我们不愁卖粮食了,收入也有保障。”仅以2012年为例,普兰店市夹河镇兴隆堡村种粮大户王选毅,订单种植“连航天2号”水稻新品种,就纯收入36万元;该村农民马瑞国栽植的“莲紫薯1号”地瓜,增收6.2万元。而普兰店市星台镇张道村农民谢承祥,订单种植“莲黑花1号”花生,共增收2.8万元。农民都称“这是走黑道,戴绿帽,富裕一方戴草帽”。

“对于我们这些农民来说,谢站长真的帮助我们很多。经常给我们技术上的指导,我们太需要这样的干部了。”农民李宝生说。直到现在,人们在田间地头仍能看到谢辉劳动的身影。“两脚泥,一身汗。”谢辉笑着说,这样的生活他已经习惯了。每个双休日与节假日,谢辉都会驱车四个小时,往返于基地与市区的路上,因为他的心在农民身上,他的根在土地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