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亚答问转基因

陈晓亚,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长,主要从事植物次生代谢、植物抗虫和棉花生物学研究。

问:黄金大米曾因为什么问题遭到质疑?转基因可能面对什么样的伦理问题?什么是伦理问题?
陈晓亚:黄金大米是转入了β-胡萝卜素基因的转基因大米,目的是帮助人体补充维生素A,防治维生素A缺乏症。
2008年5月-6月,美国塔夫茨大学研究人员在中国湖南衡阳某小学对学生进行了“黄金大米”烹制米饭的人体实验,该实验未按《国务院农业转基因安全管理规定》向国内相关机构申报,而且未向受试儿童和家长充分说明情况,导致儿童“被实验”的事件。由于“黄金大米”是一种转基因作物,其安全性和实验规范性被"反转"组织和人士强烈质疑,并引发公众疑虑。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包括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生态环境及遗传多样性安全、伦理道德安全、社会安全、消费安全、贸易安全及其他非期望效应等。有多位学者和专家对此进行过评述分析。任何技术都可以是一把“双刃剑”,转基因也不例外,需要通过严格生物监测和试验研究,加强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性评价,让生物技术更好地造福人类。

问:国内有科学家研究发现,食物中的“小RNA”可能对人体产生影响,请问转基因安全评价中包含对“小RNA”等的考察吗?如果没有,应该如何评价?
陈晓亚:转基因食物安全性评价有严格的评估原则,包括以科学为基础、个案分析、实质等同性和逐步完善的原则。
科学家对转基因食品的风险进行了周密的研究和全面评估,认为人类食用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转基因食品中是否有新的毒素,引起食用者中毒?二是人类对新基因表达产生的新蛋白质是否过敏?三是转基因的产品,其营养成分是否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人的营养失衡?四是其他一些预想不到的效应,如转基因时常使用的一个工具——抗生素标记基因,会不会转移到病原细菌中,使其产生抗药性,不利于细菌感染疾病的防治?以及长期食用转基因食品,会不会有有害因子在人体内积累和传递?等等。
转基因食物和非转基因食物都含有大量的“小RNA”,会列入第四方面的风险性评价中予以分析。

问:转基因的食物会对人们的基因产生怎样的影响,会不会影响下一代?转基因的植物、动物等死亡后,其基因会怎样变化,会沿着食物链对其他生物产生影响吗?
陈晓亚: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食用转基因食物会对人们的基因产生影响。
转基因动植物中转入的基因整合在染色体中,是稳定遗传的,死亡后和非转基因动植物一样,基因不会扩散到其他生物中。

问:到底什么是转基因?为什么需要转基因?转基因目前主要应用于基础科学研究?转基因的优势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人们怎么区分一个物种是否被“转基因”了?
陈晓亚: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将特定基因(可来源于任何生物甚至人工合成)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通过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性状的可遗传修饰。所谓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等,其操作原理大致相同。
在生物基础科学研究中,转基因作为验证基因功能的常规必要实验技术而被大量使用。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常被称为转基因生物,如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等。由于转基因生物被人工导入外源基因,因此它们具有一些新特性,例如抗病毒的番木瓜,抗虫棉花,抗除草剂大豆等。
目前市场上允许使用的转基因生物与非转基因生物,在外观形态上一致,但是有成熟的分子检测手段,可以准确地鉴定转基因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