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愚公移果”时代——记优秀博士毕业生代表、农业机械化工程博...

欧阳玉平与导师洪添胜合影

在工程学院国家柑橘产业技术机械研究室,坐着这么一位建设者,往三平方米多的办公位置上一坐,五年恍如白驹过隙。他是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硕博连读生,是十二项发明专利的拥有者,是山地果园系列运输机械的研究者——欧阳玉平。匆匆五年,在千头万绪中摸黑寻路——装备研发、试验示范、论文撰写、专利申报、项目申报与结题、实验室管理……他把一颗心埋进科学研究中,带着它守住繁华,耐住寂寞;在千山万水中且歌且行——四川、重庆、广西、云南……他把一份情系在科研成果中,牵着它将现代农业科技带进寻常百姓家。

当果子坐上“缆车”

又到一年柑橘成熟时,树上一个个橘黄的果实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空气中氤氲着橘子甘甜的气息,满山遍野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但对于广大橘农来说,这段时间既高兴又劳累。因为大多数橘树种植在山地上,山坡都比较陡峭,有些坡度甚至达到40度以上,这满山遍野的橘子全靠橘农们肩挑背扛运下山,真是件费时费力的苦差。“往年每到蜜橘采摘的时候,都是橘农肩挑人担运下山。山路陡,担子重,劳动强度非常大。”山地果园中一个个疲惫的身影,一阵阵的叫苦连天的声音,实验室中的研究团队成员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如今,研究团队到过的每一片农田、每一个果园,都被农民们的运果时久违的欢欣鼓舞笼罩着——果园轨道运输线安装完毕,柑橘将通过轨道运输机或索道运下山,像坐“缆车”一样,一眨眼功夫,果子就到达山脚了。果子伴随着掌声与呼声从山腰成功“落地”,橘农们悬着的心也就一并落地: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驮着一筐筐沉甸甸的柑橘下山,不再像以前那样在烈日下吆喝着役畜,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在丰收时节为果实搬运操碎了心。

这为橘民们排忧解难的“缆车”,凝聚了一个团队七年的心血。尽管国外对山地果园运输机械的研究起步较早,但进口的运输机价格昂贵,难以满足当前国内山地果园的运输需求。七年前,农民的苦与累,让研究团队有了动力与使命感,他们决心针对山地果园研发运输系统,通过现代科技减轻橘农的运果负担。

2008年,校研究课题组在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机械研究室主任洪添胜教授带领下,开始投身于山地果园运输装备与技术研发中。两年后,欧阳玉平以研一学子的角色加入其中。

借鉴国内外已有山地果园运输机械,立足中国农业现状,课题组自主研发属于中国的技术,填补国内山地果园运输的空白。在“产学研一体”的推动下,课题组真正做到边研发、边试验、边推广。初期试点试验站覆盖十一个省份,包括盛产柠檬的云南、盛产脐橙的江西、盛产砂糖橘的广东。两年前的夏天,部分山地果园运输机械已与梅州现代农业装备有限公司达成转化协议,批量生产正如火如荼进行。

与传统的果农依靠人力或畜力搬运果品相比,玉平所在的课题组研制的山地果园牵引式双轨运输机系列机型及链式循环索道运输机,良好的实现了山地果品的省力化运送,大大减少了果农的劳动强度,节约了果农的生产成本。“农业科技工作者不单单只是在实验室里埋头做研究,而是将技术及装备引出去,真正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几位身穿实验室白袍的研究员,摇身一变,戴上太阳帽,穿上登山鞋,把技术从实验室带到山地果园中,把苦涩生僻的行业术语化作一句句温情的改良建议。

回忆起在田间度过的日子,玉平难忘的是离别时刻,“每次在一个地方将运输机装备安装、调试、试验示范、培训完后,离别的时刻不舍与道别的话语是最心酸的”。临别时,果农纷纷送上土鸡蛋、农家菜、还有坐“过山车”或“缆车”自山坡而下的橘子。即使这些农家特产价格不高,但所承载的那份情却千金难求。

硕博连读的五年来,烈日下亦或寒风中,玉平在“相信技术能改变些什么”的农民面前手持话筒,通过音波传播现代农业技术带来的希望,让技术及制备走出实验室,走入寻常农户家。迄今,130台套果园运输机械已投放到各大试点,部分试点已进入技术广泛推广应用阶段。11篇期刊论文,12项发明专利(已授权5项,公告中7项),8个科研项目……都成为科研的累累硕果,成为农业发展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玉平回首往事时一抹明媚的微笑。

向我们展示工程学院的农业机械研究成果时,玉平如数家珍地介绍了整整一条走廊的科研项目——运输、喷雾、灌溉、果枝修剪和挖穴等机械发明专利及课题成果。这一块块展板以简单工整的排版,简明扼要的用词,严肃认真地把项目内容及成果展示出来,像极了一位位经验老道的教授。而玉平静静站在一旁,从容随和地解答我们的疑问,不骄不躁,不卑不吭。即使他微微笑着不诉一词,也会让人产生一种“师兄”般温暖的敬仰。

守得住橘黄色的繁华,耐得住土黄色的寂寞

这位温暖的“师兄”出得了果园,进得了实验室;帮得上导师,还带得起本科生团队。

因实验人手需要以及为本科生提供实践平台的念头,玉平自己着手组建以大三学生为主的科研团队。师从洪添胜教授的欧阳玉平,在导师身上学会了把批判的思维方法及科学的方法论,应用在做研究、为人处事上,并把“细心、耐心、专心”的做事原则牢记在心。“不怕辛苦,时间充裕,耐得住寂寞的大三学生是团队人员的首选,”玉平如是说,“毅力与恒心对一个搞科研的人非常重要,不能保证研究时间的学生团队一律不收。”如此严格的条件下,众多学生依然跃跃欲试。

“让我欣慰的是,团队的成员都很能吃苦。”玉平向我们讲述了一个让他感触颇深的细节。一次基地实验时,一队员穿着价值不菲、亮白的运动鞋,依然踏踏实实地完成任务。泥水悄悄地把这双崭新的白鞋子染成土黄,那是属于农业研究者的颜色。“他们不怕脏,也没有特意穿旧的衣物来做实验。”跟玉平见面时,队员们都身穿光鲜整洁的衣服;道别时,这些身外物都留下了艰苦耐劳的印记。“学到很多,一双鞋脏了无所谓”,一个队员如是说。

玉平喜欢与团队一起开会讨论问题,“交流就是成长”,同学们往往众说纷纭,乐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在与本科生长时间的紧密交流中,他感受到本科生的无限可能。“他们可塑性很强,具有无限的创造性,平时多训练他们的胆量,注重实践的培养。只要给他们空间和项目,他们都是很有希望的学生。”

他们也曾度过数个不眠的学术之夜,也曾用半年多的时间把一篇学术报告删繁就简、反复修改直到满意为止,也曾冒着风雨、顶着烈日、受着严寒在室外实验基地忘我地安装、测试仪器。现今,多地的橘黄色果子能方便、快捷地从山地上运到山脚;然而山地果园运输系统顺利“走出实验室”的背后,不难发现,是一个团队长年累月的孜孜以求。

从校团委“创新梦工厂”计划项目,到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再到广东省 “挑战杯”二等奖,玉平带领着他的团队探索着大学生的科研路。硕果累累的背后是一步一脚印的追梦历程,玉平言传身教,让参与研究的本科生体验到学者对待科研认真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专注、精益求精的追求,也收获在为人处事上的启发。成长与成才密不可分,玉平通过对队员演讲、交流能力的针对性训练,以及备赛的经验指导,让团队保持思维火花的碰撞。据了解,去年玉平带领指导的十个大四本科生中,产生了七篇“优秀毕业论文”。个人发展方面,十人其中一人选择出国深造,两人分别成功保研华工和华农,一人考上公务员,其余几人也顺利进入国企就职。

今年毕业的蔡嘉杰(11级交通运输(从汽车运用方向)学生)是玉平团队成员之一,与“欧阳师兄”一起毕业的他告诉我们,“学术上,欧阳师兄态度严谨,平时指导我们做试验的过程中,狠抓细节;为人上,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对我们一帮师弟都十分照顾,在实验中处处叮嘱我们注意安全,在学习上也给了我们很多宝贵的意见。”同样是15届毕业生的钟灿杰(11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生)也对“欧阳师兄”做事一丝不苟的态度连连称赞,“他(欧阳玉平)经常来帮我们搜集有关项目课题的一些技术资料,让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以更好地提升我们的科研能力,更好地为团队课题研究做出贡献。”6月17日,毕业典礼后的一天,队员们再次回到工程学院的基地中,与亦师兄、亦朋友、亦队长的欧阳玉平重温两年来一起奋斗的青葱岁月。

“珍惜时光,做好规划”是玉平对本科生的忠告。正处在“塑造期”的本科生更应多去尝鲜、试错,对客观事实与主观能力有具体认知后,能大大增加未来规划的目的性。尝试的方向多种多样,但并非每种都值得一试。玉平建议本科生摒除“只看到眼前利益”的找兼职观念,多花时间在与专业接轨的事情上,比如积极参与专业课老师、研究生的课题、找与专业相关对提高自己有帮助的实习、合理利用学校现有藏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他由衷地劝勉本科生,“态度决定成败”。做实验、做学问、找实习要耐得住寂寞,少做浮夸的事,扎扎实实提高能力。

接下来玉平选择回故乡——江西南昌,担任华东交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讲师。从研究生阶段担任本科生的科研指导人,到即将成为三尺讲坛上传道授业的人民教师,玉平一步一步向梦想靠近——“成为国际知名教授,并在精准农业上有所建树。”

采访接近尾声时,玉平带着我们走上了工程学院顶楼的实验基地,这也是玉平亲切唤着“小果园”的地方。方才的倾盆大雨为这里的盆栽进行了一次彻头彻尾的洗礼——叶片上还掬着一汪清澈的雨水,枝干的颜色因湿润而更加深沉。盆栽周围是微型果园链式货运系统,链条设置在小果园的两端,实验时悬挂在链条上的盛果器具会随着链条缓缓移动,伴随着“咯吱咯吱”的声音。

愚公移山般通过人力、畜力运果的时代,在农业机械专家们的努力下已成为过去,果园机械化运输将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星星之火。

人物简介

欧阳玉平,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2015届优秀博士毕业生。博士在读期间,获校级博士研究生一等奖学金两次,二等奖学金一次。

“钢丝绳牵引式山地果园货运机变轨装置”、“可移动式山地果园货运系统”、“山地果园单轨运输机自动变档装置及控制方法”等12项发明专利拥有者(已授权5项,公告中7项);《山地果园拆装牵引式双轨运输机的设计[J]》、《山地果园牵引式双轨运输机排绳装置的设计[J]》、《山地果园拆装牵引式双轨运输机控制系统的设计[J]》等11篇期刊论文作者,其中6篇为第一作者;2014年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基于STM32节能型单轨运输机”、2015年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项目(攀登计划)-“山地果园牵引式轨道运输机断绳制动装置设计与应用”主持人;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南方山地果园机械装备研发与示范”等三个专项参与人。2015年,受聘为华东交通大学讲师。(采写/校报学生记者 屈蔼欣 陈慧娟)

(责任王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