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优质粮食生产是解决卖粮难有效路径

“卖粮难”已经成为当今中国不争的现实。如果没有最低收购价的支撑,粮食市场价格将处于持续低迷的状态。

在沉寂的粮食市场中,优质粮食始终一枝独秀。手中握有优质粮,不愁粮商上门抢。要走出“卖粮难”的困境,大力发展优质粮食生产是有效路径。

国际粮食市场一体化是大势所趋

加入世贸组织的我国,已经融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家庭中,任何成员国都不能够置身度外。粮食作为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特殊商品,更不能独善其身。

可以设想,将来我国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推行粮食“目标价格”,农民失去了粮食收购政策的直接保护,如果还是只顾低头种田,不抬头看市场的话,其粮食将不可能卖到好价钱。

我国农民生产的粮食不适销对路,外国的粮食必将顺理成章的进入国内市场。一方面造成国内种植粮食的农民生产成本难以得到补偿,失去生产粮食的积极性,转而生产其它高效益的农作物,甚至弃田撂荒;另一方面人口众多的世界最大国家面临粮食短缺,依赖国际市场提供粮食。而国际市场可供的粮食每年仅有4亿吨左右,如果中国大量采购,不但数量上得不到满足,还会引起国家粮价的飞涨。

生产符合人民需要的优质粮食,是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是农民增产丰收的需要,是维护国家稳定、保证国家安全的需要。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可低估

新一届国家领导集体已经制定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宏大方略,可以预期,我国人民的收入水平将会逐年得到提高。

告别温饱状态的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对饮食特别是粮食消费的要求层次更高。

在肉禽蛋奶、副食品丰富的时代,广大居民消费粮食在数量上减少的同时,对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过去既好看,又好吃的优质粮食,在当今及今后时代的中国,再也不是什么奢侈品,而是绝大多数居民的生活必需品。、

在市场上,中国香米、黄花粘米、丝苗米等,成为居民的首选米,就连过去作为送礼佳品的泰国茉莉香米,现在也进入了平常百姓家。而普通大米,只能作为“学生米”、“打工米”,价格低廉。

发展优质粮食生产,作为一项惠及种粮农民和城乡居民的惠民行动,是一项需要多方努力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广大农民要齐心合力,共同推进。

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

虽然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广播、电视、电脑、手机、互联网几乎无处不在,但是众多原因让农民对市场的反应往往处于滞后状态。

计划经济时期,农业生产高度集中,农民按照政府的指示种粮;粮食市场放开后,农民根据最低收购价政策种粮。最低收购价政策对主要品种的粮食的收购价格,是不区分优质不优质的。例如小麦,不管是什么品种的小麦都是一样的价格等次;早稻、中晚籼稻、粳稻,也同样不分等次,只要是同一品种,就是一样的等次。在此情况下,习以为常的农民,对市场漠不关心。

改变农民的旧习惯,各级政府、尤其是主管农业生产的农业部门、主管粮食流通的粮食部门,每年年初和农作物种植的关键季节都要公布粮食市场信息,让农民知道什么粮食品种畅销,什么粮食品种要淘汰。让农民按需生产,产品适销对路。

科研部门要加强攻关

粮食优质不优质关键在种子。没有优质的种子,就不可能种植出优质的粮食。

农业科研部门、农业高等院校等相关单位,要将优质粮食品种的研究、试验、推广,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集中优秀团队和优秀人才,持续不懈地科研攻关,不断推出高产优质的粮食新品种。

在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主体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农业科研部门、农业高等院校等部门,要积极与他们对接。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将加速优质粮食品种的研究、推广工作。

广大农民要适应市场

“适者生存”,达尔文的名言同样适用于粮食生产。

我国粮食收购政策调整后,农民只有适应市场,生产的粮食才有可能获得市场的青睐。所付出的劳动,才能得到回报,社会资源才能够得到有效利用。

适应市场,农民要时时关注广播、电视、报纸,分析人们对粮食品种的需求信息;要利用手机、电脑等现代化手段,及时了解国内外优质粮食发展新动态;要通过多种途径,掌握优质粮食生产技术,良种良法,获得好收成,卖出好价钱;要学会电子商务技术,坐在家中就能够将粮食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获取更加的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