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中国特色农户营销服务体系

6月17日,农业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媒体介绍《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纲要》和《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有关情况,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表示,加快推进产地市场体系建设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继续开展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和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工商大学等科研单位一起,从2012年开始组织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纲要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调查研究工作,形成了《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旨在建立中国特色的农户营销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产品流通能力与效率。

让农民就近销售农产品

为什么要针对产地市场编制一个规划?张合成在解答这个问题时说,在我们现有的顶层设计和现有的市场里,对产地市场的关注程度比较低。在现有批发市场的运行中,现有市场基础设施和运行条件很不利于农户的营销。为此,农业部和商务部、发改委共同研究,在顶层设计上进一步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的规划和布局。

张合成让记者看几张农民收获和销售的照片,他说,现在是这样的,打完菜挑着担子,时间越长挑担子的农民兄弟就越累,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如果市场能建好,农产品能够卖到一个好价钱,农民就会很高兴。我们归纳了12个字,“存得住、运得出、卖得掉、赚得到”,这就是发展产地市场想要达到的功能。

如果再理性化一点,产地市场建设是要首先解决好农产品销售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最初一公里”就是农户离市场太远,或者是流通服务离生产太远。最近国务院特别提出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因为我们的流通离生产太远,市场离农户太远。目前,我国大部分农产品市场在东部,西部特别是主产区、一些特色产区产地市场少。目前,我国仍有36%的乡镇没有一个农贸市场。

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交易方式落后导致农民在交易过程中吃亏。产地市场建设有利于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如果没有产地市场,没有现代的市场体系,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就是不完善的。要促进优势产业的发展,但优势产业还要有优势的市场体系才能卖到优质的价格。从两年多的试点来看,洛川国家级苹果市场、定西马铃薯市场、赣南脐橙市场、云南斗南花卉市场运行良好,这些市场在建立的过程中同时就在推荐农产品产品品牌。此外还有舟山水产、牡丹江木耳、重庆生猪、大连水产,在建市场的同时就是在营销,就是在树立品牌的价值。将来,国家级市场建设完成的同时,也是国家级品牌形成的时候。

“互联网+”给农产品市场带来三个重大影响

当下,“互联网+”的概念非常火,农产品电子商务也有蓬勃发展的趋势,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会不会对产地市场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

张合成说,我理解“互联网+”的基本要义是“互联网+传统产业=传统产业的在线化和数据化”,如果按照这个要义来定位的话,电子商务与农产品市场并不矛盾。批发市场的互联网化、电子化和电子商务化经历了三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电子结算,过去商户和商户之间是交现金的,电子结算就开始刷卡结算。第二个阶段是电子交易,一旦进入电子交易之后,交易双方的交易行为由原来的对手交易变更为电子交易行为方式。电子交易带来了两个很重要的变化:一个是按照交易时间的先后来确定价格,一个是按照价格高低来确定价格。因此,电子交易也是更加公平的交易方式。

现在进入了电子商务时代,由单纯的交易行为发展到了包括运输、虚拟交易、配送、品牌化等领域,电子交易时代是品牌化发展最新、最先进的时期,也是批发市场发展最新、最先进的时期。电子商务给农产品流通即将带来三个重大影响:

一是流通环节的扁平化。将大大减少流通环节,缩短流通距离,提高流通效率。传统的流通环节将大量减少。重庆的国家级生猪交易平台上,我们把养猪户和屠宰场放到一起,减少了原来养猪户和屠宰场的其他交易行为和环节。

二是交易方式的公平化。电子商务时代的交易方式是以时间和价格来决定的,出价双方的定位是平等的,相比我们传统的对手交易,为什么农产品生产者总是吃亏,因为没地方装,没地方存,不了解市场的信息,农民没法跟商家谈判,没法向市场说不,没有谈判能力。在电子交易时代,出价的双方不论多少都是平等的。

三是交易过程的透明化。整个流通环节交易方式的信息在电脑上做记录,信息都是公开的,对生产者和流通者对交易双方信息都是公开的,交易双方的信息形成对称。这样就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新机制构建投资新模式

在回答如何应对“卖难”以保障投资者积极性的问题时,张合成说,还是要靠市场化的方式来推进,实际上商业模式是一个核心,商业模式是产地建设最重要的问题。因为一说产地就有季节性,每年季节就那么几个月,甚至一两个月。一个老板在某个地方建一个市场就运行一两个月,剩下的时间闲着,资金压着,没人会干这个事。这也是产地市场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也是产地市场这两年多来试点过程中重点探索的问题。

通过产地市场的建设,通过市场首先要解决窖储能力的提高,以解决季节性错峰上市的问题,解决均衡供应的问题,这样对商家本身是有利的。例如,通过建立洛川苹果市场,以及分布在全国的合作社、经销商、经销店,使全国人民可以常年吃到原汁原味的洛川苹果,投资洛川苹果市场的商家同时也是获益的。这样本身是不违背规律的,可以动员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共同进入。

除了产地市场以外,还要有相应的专业服务,包括农资、农机、科技服务等。农资科技市场服务是常年的,我们在投资产品市场的同时也要投资服务市场,以实现企业资本运营的合理回报。农业部与国家开发银行为投资产地市场量身定做了一个信贷制度,特殊的贷款条件和还款制度,来鼓励、支持、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产地市场。

还有地方政府,可以采取省部共建的模式,相关省和农业部共建,形成强大的政府号召力和平台作用,来带动企业投资和社会服务。社会一些相关部门也为产地服务,为产地服务就是为农户服务,就是强农惠农,就是支农,形成社会支持农业的氛围。这么几个条件加起来形成产地市场的商业模式。社会资本也很愿进入这种模式中,比如重庆生猪市场,日挂单近万头左右,正在尝试这种良好的交易方式。还有云南斗南花卉市场、浙江舟山水产市场等,在商业模式探索中已经创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