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减量潜力在哪儿?

农药减量潜力在哪儿?

《 农民日报 》( 2015年06月18日 06 版)

资料图片

编者按 为更好地了解农药的生产、经营和使用情况,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日前组成9个调查组分赴不同省份,深入走访农药生产企业、经营门店和农户,同时围绕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展开细致调研。农药减量可不可行?有多大空间?怎样来实现?调研组总结提炼了各地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基层各方也积极建言献策,我们在此分享部分调研成果,希望对各地推进农药使用减量工作有所借鉴。

优化产品和防治方案可大幅减少用药量

《 农民日报 》( 2015年06月18日 06 版)

滨农科技有限公司在冬枣园运用高效施药机械进行病虫害防治。

在山东通过与农药生产企业、基层执法人员、植保技术人员、农药经销户、专业合作组织、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农民广泛交流,我们了解到,实现农药使用零增长顺应民意,技术可行,但也有压力。在当前化学防治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优化产品剂型和规范特色经济作物用药等措施,对实现农药使用零增长目标潜力巨大。

产品结构优化是农药减量的重要路径

调研中,受访企业普遍认为,以高效低毒的新农药取代常年大量使用的老产品,可以大幅减少用药量,且成本并不高,但提高市场认知水平、改变农民用药习惯,需加强宣传和引导。

京博农化公司的代表提供的杀菌剂和除草剂新产品与传统老产品的比较,很有说服力。一是在防治小麦赤霉病、水稻稻瘟病和苹果、柑橘病害时,以前常用多菌灵、稻瘟灵、代森锰锌等老药剂,现在有了醚菌酯、稻瘟酰胺、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等新药,使用量可降低60%~93%,亩用成本下降3%~38%不等。以25%嘧菌酯代替80%三乙膦酸铝防治黄瓜霜霉病,每亩有效成分用药量从192克下降到12克,降幅达93.8%。二是种植模式的改变对农药用量下降也有很大影响。以前,黄淮海地区夏玉米除草以播后苗前及苗后早期的土壤封闭的除草剂为主。近年来,由于小麦全部为机械收割,留麦茬较高和秸秆还田,加之气候变化原因,除草剂封闭的效果无法保障,该区域玉米田几乎全部改为苗后除草。因此,烟嘧磺隆等产品成为新的市场主流。用4%烟嘧磺隆进行苗后处理代替40%异丙甲草胺·莠去津土壤封闭,用药量可降低97%,成本也降低45%。

从两个实例来看,农药产品更新换代并不一定会导致成本增加,关键是正确地培训和指导。阿维菌素、茚虫威、甲维盐、吡蚜酮等高效农药的广泛应用,可以有效取代有机磷类农药,逐步达到农药减量的目标。

剂型优化有利于提高农药利用率

调研中有企业和农民反映,提高农药制剂加工水平,优化产品剂型,可以有效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如干悬浮剂颗粒粒径是其他固体制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的1/4~1/8,具有优良的悬浮性和分散性,喷雾时分散广、覆盖面大,同等有效成分用量时药效可提高30%~60%。

大力推广优良剂型是提高效率、实现减量的有效途径。制剂企业代表希望能在剂型开发上获得切实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进行剂型优化升级。

规范特色经济作物用药很关键

调研组对小宗作物冬枣用药情况进行了重点关注。滨州冬枣种植达150万亩,产值75亿元,农药销售3亿多元,近年来为当地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做出重要贡献。但同时冬枣病虫害问题严重,农药使用缺乏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成为严重制约冬枣品质和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冬枣主要有炭疽病、褐斑病等6种病害,盲蝽象、枣瘿蚊等7种虫害。枣农用药存在盲目打药、打保险药、超量用药等问题,不仅使得病虫防治成本过高,也会导致农残超标和药害的潜在风险。

山东滨农科技有限公司从冬枣用药筛选开始,摸索了一套整个生长周期的病虫害防治方案,为农户提供免费用药示范。公司利用村级服务站,以点带面,逐步扩大示范效应,最终覆盖到滨州地区的冬枣农户。经测算,这种“村级服务站+整套技术方案+农药产品”的模式,可将整个生长周期的用药次数大幅缩减,农药减量30%,节省用药成本40%。由此可见,破解好小宗作物无药可用的难题,既能有效保障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也将是实现农药减量的关键。

专业化防治组织将成为重要力量

《 农民日报 》( 2015年06月18日 06 版)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逐步加快,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以其“预防为主、安全高效”的特点逐渐取代一家一户的防治模式。据了解,目前江西省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面积2910万亩次,注册登记的专业防治组织1300家,持证上岗人员2万余人,日作业能力突破70万亩次。

此次调研的九江市昌久世纪植保专业合作社和田园牧歌统防统治专业合作社均是在传统农药经销店基础上转型而来,都是九江市病虫害专业防治明星组织。昌久世纪现有多旋翼无人植保机(也称无人小飞机)20架,2014年防治面积28万亩次,2015年预计防治面积40万亩次。与昌久世纪相比,田园牧歌规模相对较小,现有无人小飞机5架,2015年预计防治面积4万亩次。两合作社均按照“统一收费标准、统一配方药剂、统一防治时间、统一喷洒作业、统一验收防效”的模式为农民提供病虫害防治服务。

据了解,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机械目前一般有三种:大型田间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无人小飞机、直升飞机,其中无人小飞机由于操作简单、不受地形地貌影响的显著优势,深受专业防治组织喜爱,发展迅速。无人机对于树多、电线多以及梯田等复杂地块可以大展身手,平均每天防治面积200~300亩。无人机防治一般会根据虫情提前预判病虫害发生情况,准确把握用药时机,在短时间内进行统一防治,避免了散户防治“你打我不打,邻近地块互相影响”的情况发生,同时由于其雾滴多而细,对水稻稻飞虱、纹枯病等顽固病害效果尤其好,一般防治效果达90%以上。

据田园牧歌何缘介绍,无人机生产厂家江西金龙正在开展飞防与背负式喷药用药量比对,初步结果表明可减少15~20%的农药使用量。昌久世纪涂林生也反映,其公司负责的飞防区农药使用量明显减少,实现负增长。由于防治时间统一、使用农药统一、调查方式统一,可增产20%以上。并且,使用大包装且反复回收利用,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明显减少。

所以说,专业化防治组织发展迅速,加强引导和监管,将会成为实施农药使用零增长的重要力量。

抗性治理是农药减量的有效措施

《 农民日报 》( 2015年06月18日 06 版)

在湖南为期10天的调研走访中了解到,企业管理人员、农药经销者、种植农户及基层执法人员对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的实现路径均有各自的看法。总体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大农药产品创新。研制并推广高效的农药品种,这是个源头。应该鼓励引导高效农药创制,集中优势资源,加大对国内科研单位或企业在品种研发上的支持力度,尤其是高效低用量农药和生物农药的支持。生物农药在替代化学农药方面具有很大潜力,但是当前生物农药价格高,农民难以承受,希望国家出台政策,加大对生物农药研发和推广的支持力度。

二是确保农药产品质量。产品质量不合格,有效成分含量不足等都会增加农药的实际使用量。

三是推动农业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这是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重要领域。近年来,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迅速,作为规模化经营的病虫害防治,重视成本核算,主动控制用药次数,成为减量的重要主体。

四是抗性治理是实现减量的有效措施。做好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及时发现病虫害发生情况,做到及时用药、规范用药,减少病虫害重发后的大量用药情况。基层普遍反映,这些年农药抗性发展很快,株洲县黄霞村种粮大户李升灿说,两年前水稻田打五氟磺草胺,每桶水加40毫升药,现在增加到70毫升。抗性延缓和综合治理是实现零增长的重要措施。

五是加强农药经销商管理。经销商是农民选药用药的重要依托,提高经销人员素质、规范经销行为,是提高农民用药水平的重要抓手。

除草剂用量增长给农药减量带来压力

《 农民日报 》( 2015年06月18日 06 版)

调研中,当问到实现农药零增长目标存在什么困难时,基层百姓普遍认为,杀虫剂、杀菌剂的使用量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而除草剂最近几年呈明显增长趋势,主要原因是劳动力紧缺和施药用工成本高,人工除草越来越少,化学除草技术成为主要手段,造成除草剂用量明显增加。

此外,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用药习惯,也为实现减量目标造成一定的压力,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民合理施药意识还不高,多打药、乱打药、打安慰药的现象比较普遍;二是有的地方经济作物发展快,病虫害发生严重,如土豆、姜、蒜、番茄、草莓等作物土传病害严重,缺少合理技术指导,杀菌剂越用越多;三是有的地方农民土地面积少,复种指数增加,部分地区农药使用量有增加趋势等。

生物食诱剂助力小麦绿色增产

《 农民日报 》( 2015年06月18日 06 版)

近日,中国农科院小麦绿色增产综合技术模式示范现场会在山东省武城县举行。作为小麦绿色防控技术之一,生物食诱剂将昆虫利它素和取食促进剂有机结合,高效诱杀小麦上多种害虫的成虫,从源头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并且无残留无污染,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们的肯定。图为现场展示的深圳百乐宝生物农药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物食诱剂产品的诱杀效果。 王立颖摄

声音

《 农民日报 》( 2015年06月18日 06 版)

湖南省醴陵市金共力农机合作社邬亚平:

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可以做到。规模化种植可以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主要是随着种植规模扩大,农药投入量增加,出于成本控制的考虑,会主动地减少农药的无效使用。以早稻为例,分散农户一季使用3~4次农药,但是规模组织仅用2~3次。

湖南省株洲县众旺植保有限公司杨亚平:

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一条好路子,对于减少高毒农药的使用、减少农药使用量具有重要作用。

湖南省醴陵市农药监督管理站站长赵二毛:

这几年实际的农药使用量已经有所降低,原因是多方面,如气候条件制约了病虫害的发生,种植大户严格控制农药成本,总体种植面积下降,散户农民对粮食产量的要求降低从而对用药需求下降,以及防治技术提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