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丰歉-饥荒-农民起义: 基于粮食安全的历史气候变化影响在

摘要 : 最近的一项研究从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链出发,对比了过去二千年中国冷暖气候影响在生产、人口-经济、社会子系统的层级传递及其差异。 这篇名为“冷暖-丰歉-饥荒-农民起义: 基于粮食安全的历史气候变化影响在中国社会系统中的传递”的研究论文发表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5年第6期,第一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方修琦教授,通讯作者为北京师范大苏筠副教授。

最近的一项研究从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链出发,对比了过去二千年中国冷暖气候影响在生产、人口-经济、社会子系统的层级传递及其差异。 这篇名为“冷暖-丰歉-饥荒-农民起义: 基于粮食安全的历史气候变化影响在中国社会系统中的传递”的研究论文发表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5年第6期,第一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方修琦教授,通讯作者为北京师范大苏筠副教授。

气候变化的社会影响的过程与机制,是过去全球变化(pageS)研究主题之一。但由于历史时期社会对气候变化响应过程的复杂性,以及相互作用过程的代用资料的难于获得,迄今的认识主要是基于历史气候变化事件与社会现象发生的同期性所做的推断,有关气候变化社会影响与响应机制的研究仍十分薄弱,许多中间环节尚有待论证。 该研究充分发挥中国历史文献记录时间长、内容丰富的优势,根据粮食安全链从生产、供给到消费环节,分别选用重建的中国过去2000 年(210BC~1910 AD, 对应西汉至清朝) 10 年分辨率的粮食丰歉等级、饥荒指数和农民起义频次等重建序列, 采用系统树图方法, 基于层级递进关系, 统计分析了冷暖变化影响的传递过程及衰减率,并辨识出具有明确气候意义的影响传递路径。

研究发现30 年时间单元的冷暖变化与粮食丰歉呈显著正相关、与饥荒呈显著负相关, 与农民起义呈显著负相关:暖单元中多出现粮食丰收或常年, 对应着中度和轻度饥荒, 发生农民起义较少;冷期反之。在23 条主要的可能影响传递路径中有13 条以“冷”为起点(其中7 条传递到农民起义),10 条以“暖”为起点(只有3 条传递到农民起义),主要的可能路径包括:暖→粮食丰收→轻度饥荒→无农民起义,暖→粮食常年→轻度饥荒→无农民起义,冷→粮食歉收→中度饥荒→无农民起义、暖→粮食丰收→中度饥荒→无农民起义等。冷暖变化影响的传递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 其中饥荒是受人类社会调节空间最大的环节, 随着社会层次的提升, 冷暖变化的影响由直接变为间接、且逐级衰减, 冷时段中(100%)有10.4%的年代出现“多农民起义”可能与气候变化影响有关, 暖时段中(100%)有47.9%的年代出现“无农民起义”可能与气候变化影响有关。

原文链接:冷暖-丰歉-饥荒-农民起义: 基于粮食安全的历史气候变化影响在中国社会系统中的传递

原文摘要:

从气候变化对个体粮食安全的影响链出发, 论文选取中国过去2000年(210BC~1910 AD, 对应西汉至清朝)30年分辨率的温度距平, 以及10年分辨率的粮食丰歉等级、饥荒指数和农民起义频次等重建序列, 统计分析冷暖变化的影响在生产子系统、人口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中传递的差异. 结果显示: (1) 30年时间单元的冷暖变化与粮食丰歉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338, P<0.01)、与饥荒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301, P<0.05), 与农民起义呈显著负相关(-0.277, P<0.05), 而饥荒轻重与粮食丰歉、农民起义频次之间的统计相关性很低. (2) 30年暖单元中多出现粮食丰收或常年的年代(86.5%), 对应着中度和轻度饥荒年代较多(76%), 发生农民起义的年代数占33.3%; 30年冷单元中多粮食歉收和常年的年代(70.7%), 对应着中度和重度饥荒的年代较多(77.6%), 同时有51.7%的年代发生了农民起义.(3) 23条主要的可能影响传递路径中有13条以“冷”为起点(其中7条传递到农民起义), 10条以“暖”为起点(只有3条传递到农民起义), 其中具有气候意义的影响传递路径包括: 冷→歉收→重度饥荒→多起义、冷→歉收→中度饥荒→多起义, 暖→丰收→轻度饥荒→无起义、暖→丰收→中度饥荒→无起义、暖→常年→轻度饥荒→无起义、暖→常年→中度饥荒→无起义等. (4) 冷暖变化影响的传递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 其中饥荒是受人类社会调节空间最大的环节, 随着社会层次的提升, 冷暖变化的影响由直接变为间接、且逐级衰减; 冷时段中(100%)有10.4%的年代出现多起农民起义, 可能与气候变化影响有关; 暖时段中(100%)有47.9%的年代无农民起义出现, 可能与气候变化影响有关.

作者:方修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