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秸秆 精种大豆
发表日期:2015-06-18 02:20AM 阅览次数:
播种机样机 中国农科院供图
6月麦收之后,记者驱车进入安徽省宿州市,很快就发现道路两侧挂着一道道标语横幅。措辞各式各样,或严厉或温情,目的只有一个,即劝阻农民焚烧秸秆。据了解,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大豆主产区之一,播种面积约占全国大豆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该地区大豆一般在冬小麦收获后播种,“麦熟一响,虎口夺粮”。然而,小麦机械化收获后留茬高,大量的秸秆抛撒在田间,严重影响大豆播种质量,导致普遍性的缺苗断垄,产量低、效益差,农民无奈之下只好将麦秸一烧了之。
“麦茬夏大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麦茬秸秆处理难,一是大豆播种效益差。”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韩天富告诉记者。
他带领团队在调研中发现,利国利民的秸秆禁烧并不受农民欢迎。因为禁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种地的问题。而对于麦茬播种的处理办法,各地进行了很多尝试,如人工清理秸秆及进行复杂的粉碎、旋耕作业等,但效果均不理想。
秸秆还田是好事,要做到科学还田却不是件容易事。宿州当地一位农民告诉记者:“季季还田,季季减产。当季的秸秆不是宝,反而是害。”比如,将秸秆旋入土壤,不仅影响播种质量,而且容易出现跑墒、秸秆腐解与大豆争氮、病虫害加重等问题。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经过8年的科学试验和联合攻关,提出了麦茬夏大豆秸秆覆盖栽培技术模式,研制出麦茬夏大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机样机,形成了农机、农艺、配套品种有机结合、高度轻简化的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体系。
在6月11日于安徽宿州举行的现场会上,记者了解到其核心技术是,耐密抗倒品种和种子精选、根瘤菌剂拌种、药肥一体侧深施入、精量播种、复配除草剂封闭、秸秆覆盖。
记者看到,这台播种机从30厘米高的麦秸留茬上驶过后,全部秸秆和部分麦茬横向向左拔出,种子入土4~5厘米,药肥在其侧面5~8厘米处入土8厘米,每颗种子相隔8~10厘米。当播种机返回播种下一行时,拔出的秸秆又被均匀覆盖在刚才的播种带上。
“这是一项集社会、生态、经济效益于一体的系统工程。”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陈海涛告诉记者,“配套机具可将侧向抛秸、分层施肥、精量播种、覆土镇压、封闭除草、秸秆覆盖等6项作业一次性完成。”他表示,精耕细作保证了大籽粒谷物如大豆、花生等的播种质量,也减少了人工和动力投入。
据介绍,该技术体系优势明显。播种后田间均匀覆盖秸秆,通过性良好,大豆出苗容易且整齐,杂草得到控制,种床环境改善,土壤水肥得以有效保持,大豆生产良好;也提高了肥料的利用效率,减少了农药施用量。不仅如此,在大豆生长期内逐步腐解的地表秸秆,又可为下茬作物提供丰富的有机质。
该技术受到黄淮海地区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群众的广泛欢迎。安徽农民纪永民高兴地说:“采用这项技术同时解决了苗和工的问题,我每亩大豆能增产40公斤,还省下了7~10个工。苗早、苗齐、苗匀、苗壮,后期也不用均苗、间苗了。”
实践证明,该技术体系是基于秸秆还田的土壤培肥制度和高度轻简化的节本生产体系,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黄淮海地区农业生产的麦秸处理、大豆保苗和土壤培肥难题,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经测算,应用该技术可使大豆亩产均增产15~20公斤,增效70~140元。
据悉,从2012年起,该技术被农业部推介为主推技术,在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等夏大豆主产区进行全面示范、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