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里种出饲料 吉林“种养结合”艰难起步
发表日期:2015-06-16 02:29AM 阅览次数:
玉米是吉林省的主要种植作物,玉米秸秆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不高,而且还因为露天焚烧带来大气污染问题。专家认为,如果把部分玉米改为青贮玉米,饲料数量会增加1倍多,质量也会提高。
结合“种”和“养”效果大不同
长期以来,一提起吉林种植业,人们就会想到种玉米卖粮食,一提起吉林畜牧业,就想到买粮食做饲料。
粮食和饲料,一直都是生产链条上的两个环节,分属两个行业。
现在吉林省一些地方开始“吃螃蟹”,在地里不种粮食作物直接改种“饲料”,尝试走出一条“种养结合”的新路来。
5月28日下午,在长春市九台区营城街道火石岭村的广泽生态牧场基地,经过15天对537公顷连片地块的耕种,最后一块饲料玉米的播种结束。
耕种同普通玉米一样好种好管的饲料玉米,在广泽生态牧场基地已是第二年。“每公顷地种、肥、机械和流转费用加一起6500元,能平均产出青贮饲料65吨,每吨成本100元。”广泽现代农业种植经理谷万青介绍:“青贮玉米一次性收获时,秆、芯、叶、粒同时变成青贮饲料,养分完整,只有产奶的牛才能配到60%的青贮料。”“种”和“养”紧密连接,流水线生产,一体化作业,“饲料”从地里直接进入养殖场,给畜牧业添加了活力,也给种植业探出了一条新路。
新鲜“粮改饲”“养”与“种”共生
在科尔沁牛业长岭公司新成立的饲料公司,发展“粮改饲”的探索已有3年。他们在基地种植全株玉米,成熟到适宜做饲料的时候,将玉米穗与青秸秆一同轧碎送入青贮窖,经过特殊配方形成酸梨苹果味的青贮料饲喂肉牛。
因为饲料源头安全可控,这为科尔沁牛业扩大生产带来更多可能。玉米过腹转化后,粪肥还田改良土壤,又逐步提高青贮玉米的产量,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国家农业推广研究员、科尔沁牛业股份公司首席专家贾恩棠算了一笔账:养1000头牛如果用玉米需1000亩地,还要4000亩的秸秆,如果用全株玉米青贮有1000亩就够了。
农民一亩地纯收入在1000元左右,种玉米投入在600~700元;种全株青贮玉米,每亩收入在1200元以上,投入每亩只有400~500元,效益是很明显的。
贾恩棠认为,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有些人认为只有粮食才是农业,于是就出现了农民种地-卖粮-烧秸秆,养殖户养牛-买粮-买秸秆的怪圈。其实只要有收购单位农民还是能接受“粮改饲”的,但前提就是要有相应养牛、养羊场,能够消化掉这些饲料。农业部提出种苜蓿发展奶羊业,种青贮发展奶牛业,并提供相关政策及配套资金,贾恩棠认为目的也在于此。
“种养结合”路艰难起步中
长岭县太平川农业园区的兴源合作社,今年新创办的畜牧养殖场有3000多只羊,饲料全靠去年储备的60公顷青贮玉米饲料和120公顷谷地秸秆的黄贮饲料。
合作社负责人桑曦村说,引进高端青贮机器太过昂贵,他们有些吃不消。今年他们放弃了种植青贮玉米,准备秋收之后完全依靠300公顷谷地秸秆生产黄贮饲料。
在公主岭市刘房子镇山前村,饲养500头肉牛的万欣农业专业合作社本打算与村民合作“粮改饲”,但却遭遇农民不愿合作的尴尬。
在调查中了解到,粮食作物改种饲料作物,在商品粮高产区农民参与热情不高还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甜玉米、黏玉米的青秸秆是生产牛、羊等粗饲料的最好原料。甜玉米龙头企业祥裕公司,今年仅获得所在地公主岭市陶家屯镇马家沟村20公顷种植面积,其他180公顷种植区均远在通化等地,而且均是商品粮产量较低的地块。
祥裕公司负责种植工作的经理张金龙介绍,甜玉米是特殊品种,抗性差,产量不是特别稳定。虽然他们与农户签约时保证不低于玉米商品粮价格,但只有商品粮产量低的地方,农民积极性还比较高。
在公主岭市陶家屯镇马家沟村村路尽头,是养牛100头、生产青贮饲料3000吨的种养经营大户孙长胜的家。
4年前孙长胜看好青贮饲料这个项目,注册成立了长胜秸秆饲料公司。甜玉米芯、叶和秆,都是从祥裕公司的地块以每公顷200元收购的。今年他在设备、场地上的投入已达150万元,建了8000平方米的硬化地面和青贮窖和黄贮窖。
春风吹秧绿,秋风肥畜禽。“粮改饲”、“种养结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看得出,已经开了一个好头。
[责任tang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