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大宗蔬菜品种国产种子已基本替代进口

5月20日—6月10日,山东省蔬菜种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在青州举办第五届品种展示会,共展出400多个蔬菜、西瓜、甜瓜等新品种。会间,联盟理事会宣布,西葫芦、辣椒、番茄等部分蔬菜品种已基本实现替代进口种子。
青州这个由种企、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成立的联盟,五年前刚成立不久,为振兴民族种业,就抱团推出一系列国产种子,向洋种子宣战,央视新闻联播曾经在头条做过报道。
成立——寻求突围
山东是全国蔬菜生产供应第一大省,然而,在被誉为蔬菜“芯片”的种子上,却一直有一大“软肋”。从上世纪90年代末“洋种子”进入中国,十几年的工夫,跨国种业巨头就将本土种子逐渐挤出了市场。菜椒、长茄、西红柿这些百姓餐桌上常见的蔬菜,“洋种子”占据了一半以上的绝对份额。
面对“洋种子”的步步紧逼,国产种子努力寻求突围。2010年,山东省蔬菜育种领域的龙头企业山东省华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牵头,与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西由种子分公司等10家种子企业、山东农业大学等2家高校、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等6家科研院所发起成立了山东省蔬菜种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旨在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蔬菜种业重点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平台,整合蔬菜种业科技资源,加快成果研究、转让与转化,全力提升国内蔬菜种业的整体竞争力。
成果——基本实现替代
联盟理事长、华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兴盛介绍,联盟成立之初就确定了进口种子替代战略,针对进口种子价格高昂的实际,选育新品种,在企业的试验田试种,同时选择联盟单位已成熟的品种向社会整体推介,目前已选出几百个品种展示推广。在此合作体制下,大批科研单位的优质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如山东农科院研制的“鲁厚甜1号”甜瓜种子,在沉睡10年后终于苏醒,被华盛公司购买推广,占据了山东市场主导分额。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栽培植保研究室主任王克安向记者介绍,在替代进口种子的蔬菜新品种产业化开发项目试验中,由华盛农业筛选出的西葫芦品种“冬圣二号”和“寒绿7042”,越冬茬较进口品种“冬玉”分别增产15.25%和15.45%,且田间表现为生长势和抗白粉病能力较强,果实颜色亮绿,商品性极好。
聊城佳一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拥政告诉记者,聊城西葫芦种植规模在5万亩以上,年用种量超过10吨,只华盛一家的份额就占到5吨以上,国外种子已经失去竞争力。这在打破“洋种子”市场垄断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蔬菜生产成本。
“这就是市场化推动的结果,企业只有真正从为农民增收、增效出发,才会有‘群众基础’,才能与市场需求最紧密结合。”德州种子经销商郭经理评论说。
“目前西葫芦、茄子、番茄、辣椒等几个大宗蔬菜品种的国产种子在抗病性、产量和品质方面都能与国外种子相当,甚至优于国外种子,可以说已基本实现替代。”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何启伟介绍。
展望——走出国门去
山东是种业大省,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1.6亿亩左右,粮、棉、油、菜等用种量约18亿公斤。截至2014年底,全省持证种子企业352家,其中省级以上发证企业182家。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7家,占全国的9.6%,“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8家,占全国的1/7,“中国蔬菜种业信用骨干企业”3家,占全国的1/5。
“现在的问题是,大部分种企没有自主研发能力,育种能力较国外先进企业差距很大,市场侵权、套牌、仿制现象严重,优势种企很难脱颖而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所长刘开昌分析说。
李兴盛告诉记者,当前我国种业产业集中度、种子市场监管能力仍较低。业内人士建议尽快清理不合格企业,整顿种子市场秩序,规范品种管理,营造产业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只要把市场管理好,大企业自然就起来了。”李兴盛说。
作为联盟理事长,李兴盛表示,一个公司的发展绝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内,打造国际品牌,让国有品种走向世界才是应有之义。他介绍,华盛农业正在努力尝试引领示范,公司自主研发的西葫芦、白菜、辣椒等蔬菜品种已实现向韩国、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以色列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出口,“玉珠”西葫芦品种还占到了巴基斯坦该品种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
“部分品种已基本替代,走出去成为新的方向。联盟应继续加强源头创新,强化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和平台共享,实现产学研结合真正破题,做大做强,为民族种业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大话语权。”刘开昌说。

(责任郝锐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