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机”让麦收更便捷等2则
夏三德的“三喜三忧” |
本报记者 李建华本报通讯员崔红星王星
“今年小麦大丰收,俺流转的3000亩地,平均亩产超过700公斤!”6月6日,修武县五里源乡磨台营村种粮大户夏三德向该县农业局局长杨法谊报喜道。
2012年以前,夏三德种地一年到头吃干打净也就赚个一万多元。流转土地规模种植后,这位种粮20多年的“老把式”由衷喜悦。
一喜:农技“保姆”让他分外安心。为了改变夏三德的“死脑筋”,杨法谊带着技术人员,三天两头到田间指导,传授高产经,让他开了眼、长了见识。如今,夏三德说起精量播种、宽窄行种植、氮肥后移等新技术,同样头头是道。
二喜:科技种粮鼓了腰包。去年,他种植的小麦每亩产量超700公斤,纯收入达80余万元。其中,仅精量播种一项技术,就节省了近10万元的投入。
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夏三德流转的土地规模从300亩、600亩、1000亩增至3000亩;农机装备“扩军”,包括3辆大型拖拉机、2辆小麦收割机等;大型粮仓正在建设,仓容有2000多立方米。
三喜:有了接班人。“俺家红阳争气,技校毕业后跟着俺闯荡了10年,各种农机驾驶、电气维修比俺玩得转呀!”说起小儿子,夏三德满是骄傲。
日前,夏红阳还被修武县农业局推荐,即将参加由国家农业部组织的“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
然而,在“奔跑”前进的路上,夏三德也不无隐忧。
一忧:摊子铺太大,顾头难顾尾。3000亩土地零碎地分散在四五个村子,无法实现精细化管理,夏三德时常感叹自己“分身乏术”,冲击一万亩的目标,深感力不从心。
二忧:种粮成本增加,利润空间缩小。就拿人工喷洒农药来说,投工又投料,效率不高,效果还不好,极容易出现打药不均匀的现象,影响农作物生长。
三忧: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管家”。“啥时候也能有个职业经理人给俺操操盘,帮着做大做强家业,让俺不光能吃上白面馒头,也能感受一下啥是‘绿富美’的现代农业!”夏三德说。
“老夏,莫急。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继续向科技要潜力,向管理要效益。”杨法谊为夏三德的发展把脉,开出良方。
“智慧农机”让麦收更便捷 |
本报讯(记者董学彦通讯员李新)
哪儿麦熟了、成熟多少亩、路咋走……只要在“智慧农机”系统车载终端显示屏上点击几下,这些信息立刻能尽收眼底。许昌县陈曹乡万庄村农机手万子荣摆弄了15年农机,今年才感受到麦收可以这么便捷。
6月9日上午,正在大田里作业的万子荣告诉记者,“智慧农机”系统就像一个免费中介和向导,让他们少跑路多赚钱。
当万子荣作业完毕,记者在收割机上的“智慧农机”系统车载终端显示屏上看到:2.6亩,1311.6公斤。这一数字也能让远在几十里外的许昌市“智慧农机”系统指挥中心同步接收。
许昌市农机局副局长梁勇杰表示,该系统还使得国家掌握粮食产量及收割机调度集成信息成为现实,为国内首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开启了农机作业的“大数据”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