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农小麦品种进南阳 校地联合实现双赢

今年对于河南省小麦种植户而言并非好年景,有农户甚至称之为“灾年”,雨多、风大、病虫害严重造成多地小麦收成惨淡。但在南阳市宛城区茶庵乡老秦营村,种粮大户海本玉 种植的小麦非但没有减产,还获得了“大丰收”。
6日正午,在老秦营村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阳小麦试验示范站里,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着收割小麦的海本玉。他的1000多亩小麦就种植在示范站新品种试验示范园里。据示范园技术负责人、高级农艺师王育楠介绍,示范园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试验、示范、展示,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在南阳的生态适应性进行鉴定,筛选出适宜南阳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的小麦新品种,加强优质品种的宣传推广,引导和推动南阳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提到今年的小麦收成,海本玉难掩喜悦。他告诉记者,自己种植的1000多亩小麦“已经丰收,亩产500公斤没问题!”究其原因,海本玉认为,“好收成”得益于优良的小麦品种和科学的种植技术。据悉,示范站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阳市农业局、南阳市农科院、南阳市种子管理站抽调20人组成专家团,对试验工作进行指导,并举办了多场专家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开展科技服务20多次,进行技术培训3万人次。海本玉表示,自己种了半辈子田,实践经验丰富,加上示范站的科学理论指导,“干起活来心中更有谱了。”
据了解,早在2006年,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碧蚂1号、丰产3号、西农979等品种就在南阳广泛种植。为了进一步提升南阳市小麦科研与生产水平,南阳市人民政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协商决定合作共建小麦试验示范站,并于今年5月正式建站。
据南阳市农业局副局长李玉生介绍,南阳市耕地面积1400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达1000多万亩,粮食总产占河南省的11%、全国的1%,素有“中原粮仓”之称,是重要的小麦商品粮生产基地。由于气候生态条件制约,南阳亟需三因素协调、抗病性强、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而西农研制的半冬性早熟品种“西农979”等正好具备了以上特性。
南阳市农科院纪委书记、研究员余行简表示,南阳作为重要的农业城市和小麦商品粮生产基地,生态环境独特,极具试验性,可带动、辐射周边4000万亩小麦耕地进行品种改良,推动“西农科技”成果的转化,让千家万户的农民受益,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从而实现校地联合下的利益双赢。
据南阳小麦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王成社介绍,下一步,示范站将继续引进和筛选适宜南阳种植的小麦优良品种(系),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麦优良新品种(系),研究和集成小麦优良新品种(系)的配套栽培技术并进行示范推广。“让农民多打粮、多获益、给农户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是示范站存在的根本意义。”王成社表示。 (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