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马铃薯主食产品在京上市

6月1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制、海乐达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首批第一代马铃薯主食产品——30%马铃薯全粉馒头在北京上市销售。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在出席上市推介活动时强调,推动马铃薯主食化意义重大,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是新常态下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选择,也是缓解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压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升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

陈萌山指出,此次马铃薯主食产品上市推介活动是向社会发布马铃薯主食化科研产品成果的一种形式,体现了科研单位主动面向产业需求、对接产业需求、服务社会的担当;是政府部门服务产业、服务市场的一次实践活动,体现了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是国家引导产业发展的具体行动,体现了市场消费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

陈萌山要求,下一步目标要继续以市场为导向,以不断满足社会需求和老百姓的营养健康为目标,继续加大基础理论研究,加快加工新品种选育,优化加工技术工艺与装备,不断降低马铃薯主食生产成本,结合中国人饮食习惯和口味,开发出品种多样、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的马铃薯主食系列产品,探索出有别于西方国家的适合于中国马铃薯主食化生产的产业化道路。
马铃薯耐旱、耐寒、耐瘠薄,适应性广,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土壤及气候条件都可满足其生长。据加工所薯类科研团队首席科学家木泰华研究员介绍,马铃薯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其中,每百克含维生素C高达14.59毫克,含钙25.28毫克、钠35.98毫克、镁30.34毫克、锌0.23毫克、硒4.87毫克,含膳食纤维3.03克,而含脂肪仅仅0.81克,是名副其实的营养丰富、低能量的全营养健康食品。此次上市的马铃薯馒头既具有马铃薯特有的风味,又保留了小麦原有的麦香风味,芳香浓郁、口感松软,营养更丰富、更均衡、更健康,对优化膳食结构、增强体质和健康、弘扬传统饮食文化将发挥独特的作用。

自2013年农业部提出在我国实施马铃薯主食化发展战略近2年来,中国农科院加工所薯类科研团队以开发适合于中国居民饮食习惯的马铃薯主食产品为目标,开展了马铃薯主食专用马铃薯品种筛选、配方与工艺、品质形成机理及营养素综合评价等一系列的研究,不断攻克了高占比马铃薯主食产品发酵难、成型难、整形难、易开裂、口感差等关键难题,突破了马铃薯主食加工过程中一系列技术关键和工艺,在完成马铃薯主食产品实验室小试的基础上,实现了中试以及产业化生产,并将马铃薯与小麦粉复合馒头中马铃薯的占比不断提高,从30%到40%,再到50%,研制出马铃薯馒头、面条、面包、米粉等第一代马铃薯主食化产品,申报专利106件、获得专利授权3件,起草行业标准(草案)近10项,为马铃薯主食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的推广应用开辟了广阔前景。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巡视员石燕泉、办公厅副巡视员雷刘功、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巡视员刁新育、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何才文、农产品加工局副局长刘明国,北京市农委副主任李成贵,中国农科院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小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戴小枫、院办公室副主任方放,海乐达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海龙、总经理李良工出席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