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肥同播地膜覆盖为玉米增产加把劲儿
甘肃榆中县农民查看膜下墒情
山东项目区种肥同播机在作业
泰安市岱岳区农民在技术示范
编者按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都一再强调农业科技推广,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为农业机械与高效缓控释肥相结合的种肥同播技术推广提供了契机。所谓种肥同播技术,就是指在作物播种时,在机械装置上设置好种子与肥料之间的有效距离,一次性将种子和缓控释肥一起施下去。该技术解决了农民习惯撒施、浅施及对用肥量把握不准等问题,有效提高了肥效,作物后期不再追肥,省工省时又省力。
据了解,为支持使用高效肥,从2014年开始中央财政安排高效缓释肥集成模式示范项目资金300万元,在黑龙江、吉林、河南、甘肃和山东5个省,重点推广玉米种肥同播一次性施用高效缓释肥料技术模式和地膜春玉米覆盖栽培底施高效缓释肥料技术模式。今天,本版约来三地采访报道,介绍高效缓释肥集成模式示范项目的实施情况。
吉林:春玉米早播浅种省工减肥
本报记者阎红玉
5月的吉林,原野吐绿。播完旱田的吉林农安县开安镇万来村农民张福军告诉记者:“我家1.3公顷的玉米地,采用种肥同播技术,今年已是第二个年头了。”以前传统种植靠撒化肥,等玉米长到大喇叭口期时撒施肥料,后期再追肥。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张福军调整好农机装置上种肥距离,把种子和缓控释肥同时播到地里,既省工省时省力,还达到了早播浅种效果。他说:“去年我简单测算了一下,我家玉米地增产近700多斤,村里的人都说,这种技术为粮食增产又上了一道保险。”
解决大喇叭口期雨热同季追肥难题
吉林省土肥站研究员刘振刚介绍:“高效缓控释肥和种子同播技术集成示范可减少高耗低效肥料使用,减少过量施肥,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减少施肥用工,推进轻简施肥,解决覆膜栽培作物在生长期无法追肥,玉米大喇叭口期雨热同季追肥困难的问题。”
据了解,2007年吉林在农安、德惠、九台、永吉、梨树、伊通、东丰、前郭、长岭、洮南等县(市、区)开展了缓控释肥肥效试验工作。通过试验,了解不同生产企业、不同产品的缓控释效果,掌握缓控释肥施用方法、施用量等施用技术。2010~2013年,根据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安排,在吉林东丰、农安、洮北、永吉、榆树等县(市、区)开展了缓控释肥试验示范,进一步验证了缓控释肥在吉林的应用效果,尤其在春玉米生产上,具有省工省时、增产增收作用。在此基础上,吉林省土肥站积极探索玉米种肥同播技术,通过缓控释技术对基肥中氮肥释放速度的控制,采用机械化施肥、播种、镇压一次性作业,实现种肥同播,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做到苗齐、苗壮,为秋季丰收奠定了基础。在保证产量不下降的前提下,减少作业次数和作业量的技术是最受农民欢迎的项目,能有效将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对农民增收发挥着巨大作用。2015年吉林玉米种肥同播一次性施用高效缓控释肥技术模式试点在农安、东丰2个县落实,每个县1万亩,合计面积2万亩。
一次性技术集成亩减氮肥10%以上
刘振刚研究员告诉记者,在玉米播种期,利用玉米播种机一次性将玉米种子和高效缓释肥施到地里,实现种肥同播、化肥深施、高效缓释肥一次性施用,与之配合的是精整地、测土配方施肥、选育优质品种、精量播种、合理密植、病虫害科学防治、化控技术等措施。在保障作物稳产增产的前提下,科学控制氮磷养分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肥料利用率,项目区亩均氮素利用率提高10%以上,节约氮肥投入在10%以上,省工在0.5个以上。
为加快这种技术的推广普及,吉林按照国家政策,对项目区农户实施差价补贴,补贴资金主要用于高效缓控释肥料应用与推广。农民购买相应高效缓控释肥料时只须支付扣除补贴差价后的肥料款,每亩补贴25元。为了保证项目实施公平、公开、公正,以村为单位,由村民委员会对农户购肥品种、数量和价格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无异议后,由县级农业或财政部门及时拨付补贴款。
据测算,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吉林项目区玉米每亩增产在20公斤以上,按每公斤2.24元计算,同时亩减少劳动力投入10元,每亩增收节支54.8元,项目区增收109.6万元。种肥同播技术还能有效地将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有利于土地合理流转和集约化经营,促进城镇化发展。
甘肃:一膜多用肥效多重释放
本报记者吴晓燕鲁明文/图
“一亩地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用传统尿素和磷肥,产量也就600公斤左右,现在用缓释肥,一亩地能产650~700公斤。”日前,在甘肃榆中县小康营乡小康营村一块农田中,村民张玉面对记者笑呵呵地说,“产量高,用肥量少,生长过程中也不需要再追肥,现在很多人都愿意用缓释肥了。”
广泛培训让农民从不了解到乐意接受
“虽然现在乡亲们逐渐认识到了缓释肥的好处,但在刚开始推广的时候,大家都有顾虑。”榆中县农技推广中心土肥站站长、研究员牛建彪告诉记者,2014年榆中开始实施高效缓释肥集成模式示范项目,而事实上,他们对缓释肥的试验和推广早在2010年就开始了。“当时,我们打算选几种缓释肥作对比试验并进行推广,可一开始就碰上了难题——农民不了解缓释肥,觉得跟传统化肥没什么区别,而且价格还稍高一些,所以不愿接受。”
牛建彪说,当地村民种植春播玉米时,习惯将尿素和磷肥等传统肥料配合使用,起初他们并不知道这些习惯用肥的缺点——肥效释放速度和节奏难以有效控制,在施肥后养分快速大量释放,远超过处于生长初期的作物所需,造成浪费大、利用率低、污染大。而等到玉米长到大喇叭口关键期,其肥效已释放殆尽,因此农民还需进行一次追肥。与此相比,缓释肥以高氮、高钾元素为主,富含磷,且肥料颗粒上都被包裹了2~3层树脂囊壳,保证肥力均衡释放,十分有利于作物生长,且在一个作物生长周期内,只需一次施用即可。
“为了解决覆膜栽培作物在生长期无法追肥,特别是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大喇叭口期雨热同季,追肥困难,后期脱肥又无法追肥的难题,我们想方设法对农民进行培训,让大家认识和接受缓释肥。”牛建彪说,特别是去年实施高效缓释肥集成模式示范项目以来,他们组织缓释肥企业营销员与项目实施单位推广人员广泛开展培训,着力宣传国家推广缓控释肥的有关政策、推广缓控释肥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前景和意义,以及目前主要推广的缓释肥种类、补贴标准、缓释肥的使用方法等。与此同时,推广人员积极与农民算投入账、对比产量收益,以减少高耗低效肥料的使用,减少过量施肥,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减少施肥用工,推进轻简施肥。
“以前,一亩地施用的传统肥料大约是两袋,共80公斤,现在用缓释肥只需40~60公斤就行了,还不需要二次追肥,省工又省肥。”作为小康营村的农民技术员,王维玉是榆中县第一批使用缓释肥的村民之一。他告诉记者,如今他们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施用缓释肥,主要采用的是地膜底施技术模式,即利用多功能一体机一次性完成起垄、施肥、施药和覆膜等环节。
双垄全膜多年使用亩用肥成本仅20元
事实上,在王维玉看来,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配合使用,缓释肥的好处远不止这些。“目前,我们采取一膜多用技术。所谓一膜多用是指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在第一年收获后,不是将塑料薄膜揭掉,而是连续使用2~3年。”王维玉说,在这一过程中,缓释肥的好处得到了更多体现——节水、节肥,还节约成本。“第二年在去年老根茬株距中间播种玉米后,需在老根茬底部追施一点缓释肥,不仅可让雨水顺着根茬流进去后帮助肥力充分释放,还能加速老根茬的腐烂速度。第三年在垄上穴播胡麻、小麦、油菜等作物,有了前两年施用缓释肥的底子,这一年可以不再用底肥,只要对作物用点叶面喷施肥就可以,一亩地的用肥成本只有20元。另外,缓释肥颗粒身上的囊壳,是树脂材料做成的,不易破损,在肥力释放完后,它的囊壳还能起到保水的作用。”
“目前,在榆中县,缓释肥的示范推广面积达1万亩左右,项目示范区旱作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平均亩产达到725.6公斤,比农民习惯施肥(尿素加磷肥)增产7.5%。”牛建彪说,为了探索每亩最经济的缓释肥施用量,今年他们正在积极进行亩施缓释肥40公斤、60公斤、80公斤的效益对比试验,以期帮助农民在实现省工省时和增产目的的同时,避免过量用肥,从而实现科技增产和节能环保和谐统一。
山东:不间苗追肥全由机械作业
张雪飞文/图
农机与缓控释肥推广相结合的种肥同播技术,给山东很多地方的农民带来便利。近年“三夏”播种时节,他们不再使用旧式农具弯腰掘坑,不用顶着太阳间苗,还可以不再追肥。只要种肥同播机在田里一走,玉米种和缓控释肥料同时下地,这季玉米便已完成播种和施肥两道重要工序。走访种粮区,笔者发现种肥同播既是农业科技进步的结果,也是农企合作推动的产物,最终成了农民共同的选择。
马庄镇今年近60%地块采用种肥同播
在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岱岳区土肥站站长马文丽说,去年马庄镇采取种肥同播技术的地块约为10%,今年大概接近60%,近年种肥同播技术发展迅猛。
种肥同播并非一朝一夕实现的,其背后是技术创新、人口转移、劳动要素价格上涨等因素演变的结果。在采访中,凡是用过种肥同播技术来夏播玉米的农民,都评价“很得劲”“忒省事了”,透着乡土气的赞扬格外鼓舞人。
有了种肥同播,农民省去了间苗这一步,马庄镇种粮大户李宁计算后说,一个劳动力起早贪黑地干一天也就能弄3亩。现如今种10亩地,如果免去间苗环节,相当于为他省了3个工,农民播种的劳动量大为下降。
种肥同播在山东一些乡镇已近全覆盖
有了缓控释肥种肥同播,农民省去了至少两次追肥环节,省了钱不说,还省去了追肥的工夫。村民之前种地,在小喇叭口期需要每亩追一次20斤左右的磷酸二铵,每亩要花费三四十元,在大喇叭口期每亩还得追一次七八十斤的尿素,每亩要花费七八十元。自从用了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后,整个生长季节只需要用一袋缓控释肥,按照当时的肥料价格,每亩也就120元左右,和追肥两次的成本大至相当,省了一次追肥的成本。原先追两次要用100多斤肥料,现在只用一袋40公斤的缓控释肥就行,省了20斤肥料。但最省的一块来自施肥所花费的时间和工钱。李宁为笔者算了算,每亩地追两次肥至少要两个工,加上间苗的2~3个工,而利用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每亩地至少为农民省下5个工。他说,前前后后能省一个月的工,这得省不少钱。
现在,农民种的玉米苗长得更旺了、产量更高了。岱岳区土肥站马文丽站长解释说,用了缓控释肥做底肥而不是后期追肥,出苗时的营养就跟得上,抗涝抗旱能力就强,而且缓控释肥的耐力很好,能保证玉米后期不脱肥。
种肥同播技术推广现在山东某些乡镇已接近100%全覆盖,除得益于政府大力支持外,离不开缓控释肥厂商、农机厂商、机播手的协作,更离不开广大农民的接受与支持。可以说,作为一种切实有效的新型农业技术,目前各方已形成了一个共生共存的利益共同体,正让各方共赢。
玉米肥效试验数据
1997年在河南一农场100亩夏玉米试用,总养分施入量为常规施肥的2/3,其中氮肥施用量仅为常规施肥的40%,按当年肥料价格计算,肥料费用比常规施肥高93元/公顷,但节约中耕追肥费用120元/公顷,玉米产量比常规施肥增加9.6%,随后的几年中,使用面积达4000余亩,该农场夏玉米全部使用这种缓控释肥料。
以二价金属磷酸铵钾盐为主要包裹层的Ⅱ型包裹肥料,有效供肥期一般为3~4个月。2009年起,在吉林、辽宁、黑龙江东北地区用于春玉米的施肥,推荐施肥量为当地常规施肥量的80%,表现出良好的肥效,在东北及华北地区的玉米施肥中大批量应用至今,持续表现出优良的肥效。杨相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