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达11% 盼掘增产潜力
中新网杭州5月25日电 (记者 施佳秀)记者25日从浙江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获悉,浙江省粮食总产自2005年达到160亿斤后,已经连续9年没有完成预定目标,粮食自给率平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的速度,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该省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比例达到11%。
浙江省是缺粮省份。在全国粮食供求将长期保持“紧平衡”态势的背景下,随着浙江省人口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城镇化进程加快,浙江省粮食安全仍面临着较大压力,一些矛盾和问题较为突出。
其中,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难度越来越大。记者从浙江省粮食安全情况的调研报告中看到,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新增建设用地占用的大多为城镇周边的优质水田,而补充的大多是丘陵、山地;随着农资成本、人工成本和土地租金等不断上涨,很大程度抵消了种粮补贴激励效应。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低,各地在耕地上挖塘养鱼、种植花卉苗木、水果等多年生经济作物等情况较为普遍。
截至2014年底,浙江省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6441个,面积571.76万亩。然而,即使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非粮化”问题也日益突出。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该省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比例达到11%。
除了生产粮食,社会化储粮也比较薄弱。记者了解到,这些年粮食市场供应平稳,一些群众的储粮意识不强,一般居民家庭甚至农村居民粮食消费转为现购现用,集团消费单位和种粮农户储粮也不多,没有形成全社会共同承担粮食安全保障任务的氛围和机制。
今年,浙江省政府提出了全力冲刺160亿斤粮食总产量的目标。下阶段,浙江将千方百计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加快推进省级粮食补贴政策整合和改革,重点扶持种粮大户、粮食生产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规模主体。
此外,浙江还将全面实施粮食扩面增产行动,今年力争新增旱粮播种面积30万亩,加大科技兴粮力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广粮经结合、水旱轮作的高效农作制度和生态循环、农牧(渔)结合等“千斤粮、万元钱”的新型种养模式,今年计划推广250万亩,加快推进粮食生产“机器换人”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