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都在大数据中淘金,台湾准备好了吗?

近年来,台湾中大型企业、政府机关相继投入建置数位数据,但面对庞大数据库,仍在摸索合适的分析方法,就像坐在金矿上,却苦无工具开采,实在可惜。《远见》整理出了抢进大数据潮的三个关键步骤,并专访三个团队成功案例,看他们如何运用大数据,不断带来创新和服务,找出致胜之道。

全球大数据风潮已然掀起。而一向跟矽谷科技产业潮流很快的台湾,是否已准备好?

IBM台湾软件事业处协理林芸蒂说,虽然国内包括电信业、金融业、零售超商、消费性品牌大厂等,都已经表示浓厚兴趣,但仍处於问得多、行动少的阶段。根据IDG调查显示,有兴趣在未来一年针对大数据做事业规划的美国企业,大约仅23%。林芸蒂表示,实际付诸行动的台湾业者比例,和北美差不多。

趋势科技台湾暨香港区总经理洪伟淦认为,台湾多年来在全球网络、e化准备度名列前茅。各类中大型企业、政府机关,数位数据建置投入不低,像是坐在金矿上,却没有积极运用大数据分析,实在很可惜。延迟的原因有可能是大数据的内容非常多元,分析工具也百花齐放,让企业不知如何切入较好。

依产业特性,需要有不同分析法

专研数据分析的交大交通运输所博士生刘佳欣指出,大数据首要特性就是庞大,例如2013年,美国平均一间企业的数据量就有100TB。它的来源,主因智慧型手机等科技工具应用广泛,源源不绝地产生数据。而无论大或小量数据的分析,皆建基在数据科学。在实务上,需要依据企业数据规模,使用的分析方法各产业不尽相同,并无好坏之分。然而,有些企业会去乞求一个万能工具,殊不知问对问题找对人,才重要。

根据IBM等业界实务经验,台湾企业面对大数据这个庞然大物,从头开始到展开数据科学分析,收到成效的过程,通常可区分为三个阶段:数据建置、数据管理汇整、到真正善用数据做决策分析。目前,国内一些中小企业仍处於第一阶段,数据建置不足;更多的是中大型企业、公部门,已有不错建置数据基础,但还没进入拿来做决策参考的阶段。只有少数企业,已经摸索出跨越三个阶段障碍的解决方案。

关卡1〉建置足够的数据量

财团法人中卫中心技术总监叶神丑,两年前开始执行食品云计画。但当要求国内食品业者上传产品数据时发现,食品产业上下游的厂商很多是中小企业,只有12%会做数位数据建置与存档,不少做数据的习惯甚至停留在纸本。在这样的状况下,很少有现成数据可分析,他只好从做表开始,逐步辅导业者。

其实,要做好大数据,第一阶段就是把数据建置好。新北市卫生局副局长林金富做食品云辅导新北市学童午餐的盒餐业者,每天即时上传菜单时,曾遭遇许多业者抱怨,诉说自己只是个做小生意的,又不是跨国企业,不知道这些用电脑输入的菜单、照片,对自己有什麽好处?

但是当业者发现,家长看到清楚的午餐资讯,不会一天到晚打电话来质疑,态度才慢慢改变。林金富说,现在他们知道,食品云因为透明,可以创造信赖感,新订单也可能透过网络曝光後进来。林芸蒂认为,国内一些消费性品牌公司、连锁零售集团等大型企业,建置与管理数据的基础已有,但是却还不太知道如何捞出有用的线索。

关卡2〉问对问题 捞出有用线索

主要原因是,许多企业以为去买一套万能分析软件就能见效,等到做不出来後才发现,已经偏离正确方向一大圈。也因此,往往在还没看到成效时,就沮丧放弃。由Code for tomorrow和精诚集团Etu组成的数据科学计画团队,讲师之一的谢宗震指出,数据分析流程有三个最简单的步骤:问对的问题、找寻可行数据、再来验证。

例如一个便利茶饮集团,如果想知道营收下滑的原因,初步也许是检查柜台POS系统里的业绩数据就够了。然而,若集团老板直觉是店里熟客变少,让营收下滑,那麽光检查POS系统里的数据是不够的,还要去找能看到消费者行为的数据,例如去建置一个手机App的熟客会员卡,来和POS系统连动。

这中间成本会差很多,最好及早弄清楚,这两个问题哪一个是比较需要知道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让数据科学分析团队和老板持续互动交流,由科学家负责科技,老板负责产业知识的判读。洪伟淦认为,未来每间企业都要有专属的数据科学家跟在核心团队旁,从基础分析慢慢磨练。

关卡3〉打造独有的分析模式

数据科学玩到成熟,就不会只是存数据和管理数据,必须善用大数据,调配出企业独门配方。然而这需要企业内部先革命。

洪伟淦举例说明,趋势科技约10年前就看好大数据风潮,五年前成立内部专属的数据分析部门,目前已有约200位同仁。这个团队,当初由程式人才,学统计学又略懂资工的人组成。一开始还是在做趋势的主业,资安维护,但是懂统计的人,需要在旁边了解程式人每天怎麽工作?怎麽蒐集与建置数据?慢慢看出一些数据潜藏的金矿。

例如,每个人每天浏览网页的优先顺序,通常充分地反应出个人的偏好。有人爱看乡民论战,就先去看批踢踢;有人想查今天新闻,就先去各个新闻网站。所以,当趋势科技团队某天发现,很多点进浏览的网友,在同一时间都出现了一模一样的顺序,就引起适当质疑:应该这些都不是真正的人,是机器人。再进一步研究,确认的确是恶意程式。後来,就把判别新方式,转化成大数据分析服务之一。

好在,云端大厂已经意识到大数据风潮,如亚马逊AWS、IBM等业者提供的新工具大量出现。洪伟淦估计,现在企业若想积极拥抱趋势,从数据建置到调配出属於企业自己的大数据专门分析模式,最快一年半到三年,就能逐步见效。

他更呼吁,透过政府开放的open data中,也有可能为年轻人提供许多创业的机会,创造出国际级的大数据服务。他举例,像是电子发票,背後潜藏的是全台湾人的消费行为内容;只要透过工具过滤个资,立即可当做了解社群、消费趋势的关键新武器。

看来,台湾从每天快速增长的大数据中,寻找商机,是刻不容缓的。就看各界如何携手,用数据颠覆自己,再创高峰。

老板有多焦虑,大数据就有多热

当亚马逊靠大数据发展出无人能敌的电子商务,迫使美国零售业龙头沃尔玛跟进改进数据分析,大数据带来的热潮,已烧出许多企业主的IT焦虑症。已投入大数据应用尝试的信义房屋资讯长蔡祈岩,曾任职外商银行汇丰的资金管理部门,并担任过某制造业厂长。他观察,不论国内或国外的企业高层,心中都深怕不知哪一天,公司会被一个善用大数据的新秀打垮。可是,当他们认真想学习时,一看到背後那麽多复杂的IT知识,不少人又会打退堂鼓。

IBM台湾软件事业处协理林芸蒂观察,台湾企业高层算是很用功、很积极的一群,过去不少企业曾投资数据库管理,建置POS後台系统等,但也有许多企业不知如何解读效益,数据最後摆一边,非常可惜。

IT人员要拿效益评估说服主管

其实,要解决老板们的IT焦虑,第一步是资讯人员别猛塞专业知识,要善用说故事的能力。蔡祈岩说,像他介绍云端,会用「云上有没有神仙?」的问题生动开场,引起兴趣。其次,企业高层认为过去的投资没有用,其实是没有建立评估的机制。蔡祈岩建议,资讯人员每次提出需求之前,要给公司一个花钱有用的理由:当预估效益大於成本,表示能赚钱,就可以做,否则就不应该做。

他以2010年曾建议信义房屋做行动看房App经验举例,他认为所有老板听到这个建议时,必定会问:这会比公司已经有的官网更好吗?能带来多少业绩?

当时,他用信义房屋官方网站以往的流量,带来成交业绩的历史数据,加入当时台湾使用iPhone的社群计算,得出iOS App带看房,预估将带来多少业绩。当高层发现,iPhone在台使用人数不少、且都是精英,用iOS App可比官网更精准地抓住这群人,预估成交业绩高於建置App成本好几倍,马上同意投资。

毕竟,企业要获利才能生存,焦虑的老板们要的是证据。资讯人员应该出有力证据,让老板放下心中大石,大胆投资大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