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农业发展战略重视国际贸易
发表日期:2015-05-21 01:57AM 阅览次数:
粮食成为舟山港最主要的进口大宗货物之一。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5 月13日,《2014-2015全球粮食政策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全球粮食政策报告》是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每年发布一次的旗舰出版物,本年度《报告》阐述了2014年的主要粮食政策问题、发展和决策,并突出了2015年的挑战和机遇。《报告》认为,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经济强国,同时也有大约8250 万贫困人口,其中许多人还营养不足。新的农业发展战略从单纯追求主粮自给自足转向重视国际贸易和加强农民财产权利。这一转变有可能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带来积极深远的影响。
这一政策转变正是该《报告》关注的众多中国粮食政策热点之一。《报告》探讨了重大的食物、农业、营养等领域的发展动态,并且呼吁在全球范围内消除贫困。
“中国正在经历一系列重大变化,政策也必须相应调整以保障最脆弱人群的福利和确保全民粮食安全。”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长樊胜根说,“中国现在可以促进农产品国际贸易,汲取其他国家通过小农农业主导型策略减少饥饿的成功经验。”
例如,在多起食品安全丑闻曝光后,各国通过了《北京宣言》,承诺要共同应对食品安全问题,改善粮食安全。中国政府也开始实施了一系列的农业和社会保障政策改革,为最脆弱的人群提供社会安全网。中国也承诺要在今后的20~30年内,使由营养不良引起的儿童发育障碍患病率降低三分之二以上。
同时,《报告》也指出了扩大食物生产的途径。据预测,全球水产养殖产量增长量的一半,即鱼类产品总量,将来自中国。
然而,中国人口仍面对营养不良的“三重门”。中国的饥饿人口在全球排第二位,位于印度之后。而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增长和消费模式的改变,隐性饥饿(微量元素缺乏)、超重和肥胖人数也日益增长——高于1991年水平的 1.5 ~2倍。
除此以外,中国正在经历从农业经济向制造业和服务业经济的快速转型。这种转型也会影响粮食安全。中国必须制定和调整自己的粮食和营养政策来适应这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作为具有巨大潜力的中等收入国家,中国在减少全球饥饿和营养不良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樊胜根说,“因此,中国应加大与非洲合作,加强农业技术转移,并积极参与到全球事务中去。”
据悉,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成立于 1975年,旨在识别和分析可供选择的国家和国际战略和政策,以满足发展中国家的食物需求,尤其关注低收入国家和这些国家的贫困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