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冬小麦长势分析会在北京召开

全国冬小麦长势分析会在北京召开

发布日期:2015年5月19日 来源:粮食作物技术处 作者



受种植业管理司委托,5月17日,全国农技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冬小麦长势分析会,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和有关专家参加了会议,专家们总结了去年秋播以来小麦生长发育特点,分析了今年冬小麦产量三因素变化情况,并提出了后期田间管理技术建议,专家组组长于振文院士作了技术总结,种植业管理司潘文博副司长作总结讲话。于振文院士提出,从今年小麦秋播开始,各地要从播量试验入手,加强规范化播种技术示范推广。潘文博副司长总结指出,今年主产区冬小麦群体足,穗数普遍多于去年,加之4月以来雨水增多,土壤墒情普遍较好,有利于小麦灌浆,奠定了小麦丰收基础,但也存在倒伏、病虫害等风险;同时,潘司长提出,近几年播量偏大的现象越发普遍,品种多乱杂、三层楼的趋势有所抬头,应引起高度重视。

专家们认为,日前距离冬小麦大面积收获还有15-20天的时间,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一是倒伏风险较大。长江中下游、黄淮等地区小麦起身拔节期气温持续偏高,小麦基部节间过度伸长,株高比常年高5-8厘米,加之根系发育不良和大风暴雨天气增多,倒伏风险加大。二是病虫害偏重发生。受麦田群体较大和近期降雨偏多的影响,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等病害和草害发生重、扩展快,部分地区蚜虫为害上升,对小麦后期生长极为不利。三是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主产区小麦收获前还要经历干热风、高温逼熟、烂场雨等多个关口,都会对小麦正常成熟和收获构成威胁。

专家们提出,冬小麦中后期管理应以“防病虫、防倒伏、防早衰”为重点,切实抓好后期管理和适期收获。一是强化一喷三防。强化“一喷三防”,延长灌浆时间,提高小麦粒重。切实做好病虫统防统治,重点抓好白粉病、纹枯病和蚜虫、吸浆虫等病虫害防治,切实减轻病虫为害。二是加强沟渠疏通。南部稻茬麦区应切实保障沟系畅通,加强田间排水,防止田间积水和渍害发生,确保麦田雨止田干、沟无积水。三是抓好田间去杂。对种子繁育田,要及时搞好田间去杂和节节麦、野燕麦等杂草拔除,确保种子质量和秋播用种安全。四是做好机收准备。提早准备收割机具,在蜡熟末期到完熟初期适时收获,实现丰产丰收。黄淮南部及长江中下游麦区要根据收获期降雨情况,适时抢收,防止穗发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