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偏多,对小麦有啥影响?后期管理,咱都应该注意啥?
本报记者专访省农科院小麦所研究员李向东—— |
雨水偏多,对小麦有啥影响?后期管理,咱都应该注意啥? |
□本报记者中原三农网记者林常艳
目前,是小麦产量形成的最后一个关键时期。结合今年小麦长势和后期气候变化趋势,如何在最后阶段落实小麦后期管理关键技术措施实现丰收?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访了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李向东研究员。
雨水偏多,小麦长势较好
“我省今年总体来讲雨水偏多,怎样预防和抵御不利气候的影响,减少可能发生的灾害性气候事件对小麦产量形成造成的损失,是今年小麦再获丰收的关键所在。”说起今年的小麦生产,李向东开门见山。
“去年我省小麦播种时底墒充足,小麦出苗情况良好,小麦返青、拔节、抽穗期等关键时期降雨充沛,虽然3月之前气温有些偏高,但小麦长势仍是近几年较好的。今年小麦抽穗扬花期后,以病虫害防治为核心的小麦中后期管理也跟上了,目前大部分地区病虫害防治效果已经显现。”李向东说,“目前,要结合病虫害防治,采取补充营养、防止早衰、减少干热风和倒伏等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保粒增重,这就是保证今年小麦再获丰收的必要和关键措施!”
小麦倒伏的主要原因
预防后期,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雨后青枯和干热风危害?李向东建议,在小麦灌浆期每亩喷施0.2公斤尿素或0.25公斤~0.5公斤磷酸二氢钾1000倍液,加麦健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隔7天喷1次,以抗干热风、防旱衰,增加千粒重。为防止倒伏,建议开花后15天,不要浇灌浆水。因为此时小麦进入灌浆盛期,穗头增重明显,此时浇水后若遇到大风天气极易造成倒伏,严重影响小麦的正常灌浆,最终影响产量。
若麦田出现倒伏,切忌挑起或用手扶麦,以免扰乱其倒向,不利于小麦恢复生长,还容易引起叶片感染病虫害。小麦倒伏后,光合作用差、抗干热风能力差、灌浆速度变慢,可通过加强营养进行补救。
李向东特别指出,倒伏除与天气因素有关外,和播种质量差、播种早、播种量大、群体过高、氮肥施用量大等人为因素也有很大关系,所以防止小麦倒伏必须“从源头抓起,各个环节都抓实”,要采取“加深耕层、精细整地,适时适量匀播、培育壮苗,平衡施足底肥、适时适量追肥”的全面技术措施,打下防止倒伏的坚实基础。
链接??
李向东给出灌浆期防治穗蚜和叶枯病办法
选用50%的抗蚜威每亩8克~10克或10%吡虫啉每亩5克~10克,或菊酯类农药兑水喷雾,可防治穗蚜;用20%的三唑酮乳油每亩80毫升~100毫升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有效成分50克~70克喷雾,可防治叶枯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