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大华农公司将打造世界级生物科技企业
2002年,国家农业部正式批准民营企业进入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大华农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华农”)紧紧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建成了大华农公司第一个疫苗GMP车间,迈出了动物疫病防控事业的第一步。
如今,大华农已经发展成为以兽用生物制品、兽用药物制剂、饲料添加剂为主营业务,以海洋产业、水产药业为新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大华农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广东省兽药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目前,大华农旗下全国各地有多个分公司、子公司及研发生产基地,总部设在云浮市新兴县温氏科技园,拥有近40条通过农业部验收的GMP生产线,以及年产150万枚SPF种蛋的实验动物中心,19个国家新兽药证书,专利58项,300多个产品批准文号,产品销售网络已覆盖全国各省市,同时出口埃及、印尼、越南等中东及东南亚地区,从动保行业的一颗新星快速发展成行业翘楚。近日,记者走进大华农公司总部,了解其发展历程背后的故事。
打赢禽流感、猪蓝耳病两场漂亮的战“疫”
“我们是第一个成功研制禽流感疫苗的民营企业。”陈瑞爱回忆道,公司起步阶段,建设配套资源极度匮乏,筹建工作举步维艰,困难重重。由于公司刚刚创立,研发团队力量还比较薄弱,科研设施也比较简单,刚开始生产时,因为工艺不成熟,导致多批产品报废。在感到心疼的同时,她和公司团队坚持向科研机构、学校等单位学习,不断完善、创新生产工艺,迅速成长起来。
2004年,禽流感疫情在中韩等亚洲国家肆虐,近千万只活家禽被迫扑杀。这对于整个养鸡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尽快控制禽流感疫情,农业部指定大华农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的定点生产企业。接到这一重要使命后,陈瑞爱和团队以高度的责任感,加班加点提供了优质禽流感疫苗近60亿羽份,使疫情得到迅速控制。
最大的肉鸡养殖基地温氏集团当时存栏8000万只鸡,依靠疫苗免疫接种,创造了没有发生一例禽流感的奇迹。当年,陈瑞爱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评为“广东省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先进工作者”。
另一次考验是在2006年入夏,当时猪蓝耳病席卷全国,养猪业遭受重挫。大华农再次临危受命,负责疫苗的研制和生产。仅用了80天的时间,就完成了疫苗生产从种毒引进到成品出厂的全部工序,为国家农业部提供优质蓝耳病疫苗8000万头份,供应了全国15个省份的防疫用苗,为我国养猪业挽救了一大笔损失。这两次漂亮的战役,使得大华农成为了动物疾病防控领域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
科技创新是塑造“大华农”品牌的根本保证
在战胜“禽流感”和“蓝耳病”的战役中,“大华农”这个名字一举打响,成为国内领先的动物保健品牌。陈瑞爱表示,大华农能研制出高品质的禽流感疫苗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华农今天所取得的成绩也不是偶然的,成功的秘决是持续的科技创新,凭借强大的研发团队、雄厚的科研实力、多层次的自主创新平台及完善的激励体系,不断研究和开发科技成果,制造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品,迅速占领市场制高点,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该公司目前拥有一支由院士、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100余人的研发队伍。组建了农业部动物疫病防控生物技术与制品创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兽用生物制品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企业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大华农-中大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等一系列科研平台。与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10多家国内知名科研院校,进行紧密的产学研合作。这些平台的建设在行业中独树一帜,不仅为科研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也使得大华农在行业的技术领域保持领先。
公司先后承担国家发改委绿色农用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几十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多个项目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其中《家禽生物安全系统的建立与推广应用》技术,获得了“九五”国家攻关计划优秀成果奖,《禽流感动物模型、免疫机理及疫苗研制与推广》项目荣获“2012年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大华农技术团队被评为“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此外,公司还获得了19个国家新兽药证书、数十项发明专利和创新成果。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大华农在动保产业除了禽流感疫苗、猪蓝耳病疫苗外,产品种类也日益丰富,新增了猪瘟、猪病毒性腹泻、伪狂犬等猪用疫苗,球虫疫苗、水产疫苗、鸡马立克氏疫苗、化药制剂、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微生态制剂等一系列品牌产品。这些产品已基本能够满足畜禽养殖的防疫及疾病控制需要。产品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各省市,出口埃及、印尼、越南等中东及东南亚国家,赢得了正大、埃及CPC、加拿大VIDO等国内外养殖巨头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