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张启发:转基因产业化缓慢将是巨大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场。孙滔图
央广网北京10月20日消息(记者沈静文 蒋文英)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转基因,安全吗?”对这个问题,有300多人用实际行动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全国首届黄金大米品尝会”昨天在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举行,300多名转基因支持者参加了活动方所组织的报告会,并参加了设在华中农大国际会议报告厅的“转基因大米晚宴”。
“转基因晚宴”,怎么个吃法儿?在品尝会现场,一种转Bt基因大米被做成月饼、米糕、米粑和豆皮;而10公斤的“黄金大米”则被熬成米粥,供与会者食用。
组织者说,参加这次活动的网友来自全国各地,他们通过QQ群或在微博私信里报名,最后,正式报名的有260人,当天275人到了会场。来参加的网友除了差旅自费外,还为活动捐助经费,“大人每人交纳会议费用230元,学生则50元,嘉宾也不例外。”现场有不少人是带着家人一起前来的,有人带着宝宝,有人带着妻子。
网友:上海的品尝会我也参加过,这是我的第二次。这次周末嘛,就带宝宝一起来。热爱科学,从小做起。
网友:第一个,我觉得很有意义,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这个已经被国际科学界公认的一个事实。这个事实在中国竟然还有一些相反意见,当然我不是说相反的意见不行,可以有相反的意见,但这个相反的意见左右了大众的思维。比如我老婆说,转基因肯定不安全,我说你对这个东西了不了解,你要说出一二三,她根本就不了解。我带她来参加这个活动也是想让她了解这个东西。然后才知道它到底是有害还是没有害。
为什么要将转基因水稻商业化?这个现场最焦点的问题,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张启发阐述:
张启发表示,过去50年里,三大粮食作物,玉米、水稻、小麦,基本上是按照每年1%的速度递增,就是每年增产1%。国际水稻所做了一个技术预测,要实现粮食安全关注的目标,增长速度起码是做到1.2%,最好能达到1.5%,无论是中期、短期还是长期,关键问题都是要提高品种的潜力。而世界人口已经超过70亿,到2050年会增加到90亿,90亿人口如何吃饭的问题是全世界都需要关注的问题;此外,粮食生产的资源以及环境的可持续性问题也需要同等的关注。在这样的供需矛盾之下,进行作物育种、发展具有改良特性的转基因作物已经是一个必须。
而对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更关注的显然是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这一点在晚高峰十一期间的三期特别策划里有过系统的阐述,昨天张启发院士也有讲到。
张启发:十几年,安全性评估也在探索过度过,刚开始做的时候,国家也没有具体的规定,评估应该怎么做?我们就找到湖北省疾病预防操作中心,他们就做了这么一些实验。急性毒性、三项致突变、三代繁殖、慢性毒性、致瘤试验等等。后来农业部说你做的不算,我们按照新的法规、新的标准做新的试验,独立做,你们只提供稻米,这就是得到的结果。另外,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这是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院做的试验。得到的结论是什么呢?转基因抗虫水稻与非转基因水稻具有同样的食用安全性。
在院士、专家为转基因作物正名的同时,也有组织表示,反对转基因水稻在中国的商业化。观点称,转基因水稻一旦在中国商业化而大面积种植,通过基因漂移作用,将对我国野生水稻品种带来灭顶之灾,而食用转基因大米对人体的影响也尚未有定论,将13亿人置于未来潜在的风险之下是难以接受的。另一个在网络上流传还是转基因技术反对者有时会采用的一个说法就是,“我国对转基因的态度还不明确”。
而事实上,我国政府对于转基因技术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十六个字:“加快研究、推进应用、规范管理、科学发展”。在我国,大力推进转基因技术与产业发展是国家战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农业部已经通过官方网站上“热点专题”的“转基因权威关注”栏目,主动公开了农业转基因生物相关法律、法规,安全评价标准、指南、转基因生物安全审批结果及相关安全评价资料,包括审批项目名称、编号、研发单位及有效期等内容的审批清单,也包括了转基因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委员名单,并依照公众申请,按照国际惯例依法公开了安全评价的结果及相关资料。
目前,国际公认,我国的转基因审批流程比美国更严格。张启发直言,转基因技术商业化步伐的缓慢将是中国的巨大损失。
张启发:当今我估计产业化增长了四年,今年是13年,正好是4年,但是今天我觉得跟我们09年相比不是更近了是更远了,无法实现转基因水稻的产业化,我个人认为是错失重大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