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斑紫菜新品种 常熟理工十年功

2015年4月,常熟理工学院传来喜讯,由学校作为第一单位申报的条斑紫菜新品种“苏通2号”通过国家农业部鉴定,成为今年10个国家级水产良种的一个。这是继去年“苏通1号”后,学校第二个主持和参与申报成功的国家级农业新品种,也是我国条斑紫菜的第一、第二个新品种。由于新品种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江苏省政府授予2015年江苏省农业推广奖二等奖。这些成果不仅保障了江苏沿海近百万亩条斑紫菜的安全生产与栽培,创造巨大经济效益,同时也凝聚了学校已故许璞研究员、朱建一教授、沈宗根教授等为代表的学校海藻团队以及合作单位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陆勤勤研究团队近十年来的汗水和努力。

科研团队合影

新技术解决制约我国条斑紫菜发展的种质问题

紫菜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用海藻,作为一种佐餐食品,在我国和东亚诸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经四十多年的发展,江苏省已经成为国内最重要的紫菜生产地区之一,特别是主要用于出口的条斑紫菜,江苏省的产业规模和配套体系约占全国条斑紫菜的97%以上。条斑紫菜产业成为江苏沿海水产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年产值近40亿元,产品出口外销至全球五大洲近70个国家和地区,紫菜产业为江苏沿海提供了近五万就业岗位,为发展江苏海洋经济、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

在紫菜产业中,育种工作的开展和顺利推进是保证整个产业健康顺利发展的基石。我国较早开展紫菜育种工作的是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研究所,这一阶段的育种手段主要是通过选育的方式进行,选择长宽比适宜的藻体作为种藻培育,这一途径获得的结果相对可靠,但选育周期长,因而随着紫菜产业的不断发展,亟需新的育种技术补充。

自2006年以来,常熟理工学院海藻团队与合作单位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团队在总结早期紫菜育种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其它植物的育种手段,将诱变和胁迫定向选育技术结合,提出了新的紫菜育种思路,考虑到江苏沿海紫菜栽培区海况条件,研究团队通过物理诱变紫菜,随后将藻体培养于高光照条件下,存活藻体作为选育种质进一步培养,经数十年选育后,获得了一系列优良种质,其中“苏通1号”和“苏通2号”分别在2014和2015年获得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成为我国第一和第二个条斑紫菜新品种。新品种在相同栽培条件下,与普通条斑紫菜品种相比,产量提高10.0%以上,藻体紫褐色,色深具光泽,单孢子放散适量,叶状体厚度较薄,制品品质优良,每平方米贝壳丝状体可采1亩以上的壳孢子网帘。

除此之外,鉴于紫菜独特的生物学特性,采收食用的部分为紫菜配子体世代,紫菜研究团队还展开了遗传重组育种研究,通过将我国两大主要紫菜物种条斑紫菜和坛紫菜的遗传重组,获得具备两个物种生物学特征的后代,藻体表现出生长快、抗逆性强等优势,这一育种新思路获得海藻领域专家的一致肯定,被认为是紫菜育种领域的一次创新。

新思路确保条斑紫菜良种生产栽培的推广

紫菜研究团队注重产学研的结合发展,通过研究获得的优良种质不是停留在实验室或小范围的栽培,而是通过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发挥高校的研究优势,同时利用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良好的育种栽培技术经验和推广网络,在江苏省紫菜龙头企业紫菜栽培海区进行良种配套栽培技术的示范,进而面向整个黄海紫菜栽培海区辐射推广,通过这种示范带动推广的方式,条斑紫菜良种在江苏海区累计推广面积超过总面积的50%,有效提升了紫菜企业利润。同时,为规范紫菜良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紫菜研究团队主要成员制定国家标准7项、地方标准2项,申请与紫菜育种相关国家发明专利3项。

兰波实业是全国条斑紫菜产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建有世界规模最大条斑紫菜良种繁育基地,被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评定为“江苏省紫菜良种场”。学校海藻研究团队通过与其合作,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条斑紫菜良种实验和推广平台。目前育种基地全面实现了育种海水温控与通风智能化控制,每平米育种产量高达全国平均育种产量的4.3倍,为中国40%的条斑紫菜养殖企业提供了优良种苗。江苏瑞雪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拥有近5.5万亩栽培海域,为世界规模最大的紫菜养殖基地。学校海藻团队通过为其育种提供技术支持,促进了良种的推广和示范,极大的促进了企业利润,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紫菜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研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学校许璞、朱建一、沈宗根教授自2006年打造藻类学研究平台,通过引进和委托培养方式,从中国科学院、汕头大学等引进博士3名,委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培养博士1名,建成了江苏省高校中唯一的以经济海藻为主要内容的研究团队。此外,团队注重教学科研互补,通过多个渠道与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合作培养研究生,先后培养了九届共24名研究生,这些学生有些已成为省内高校或科研机构的研究骨干。自团队建成以来,共承担了生物相关专业共185名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学生数量占全专业毕业生数量的1/4,其中近十人获得校级优秀论文奖励,而且2011和2014届组成两个毕业设计团队获学校优秀奖励。团队注重研究项目的申报,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4项,总经费超过一千万。

(责任王沛)

;